韩宁手指飞速敲击键盘,给徐祺回消息。
【你的问题直击要害,不过还需验证才能确定。】
发送完毕,他深吸一口气。
接着抽出抽屉里的笔记本,翻开布满公式的泛黄纸页,开始重新审视整个推导过程。
他将张量变换和拓扑方程拆解成一个个独立模块。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关键步骤,试图从细微处找到突破口。
笔尖在纸面沙沙作响,汗水顺着额头滑落,他浑然不觉。
“一定有哪里不对。”
韩宁喃喃自语,目光紧锁着那些看似完美的等式。
而此时,徐祺手机屏幕亮起,看到韩宁的回复后,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窗外夜色深沉,他拉上窗帘,安心躺回床上,很快进入梦乡。
次日中午十二点半,徐祺冲进宿舍,拿起手机。
屏幕上韩宁的回复简短有力。
【你的方向完全正确。】
他盯着这句话反复确认,他扯松领口,立即打字追问关键矛盾点。
发送键按下后,不一会儿,韩宁的消息框又弹出新内容?
【暂时无法展开讨论,整套理论需要至少二十组对照实验验证。】
徐祺盯着跳动的输入框,喉结上下滚动了两下。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昨夜凭借直觉提出的疑问,竟需要庞大的实验体系支撑。
这远远超出了一个文科生的认知边界。
他突然有些后悔,后悔在知识盲区贸然开口。
此刻既无法理解对方的科研困境,也无法为自己的疑问找到答案。
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许久,最终只回复了一个简单的好。
韩宁将手机倒扣在铺满演算纸的桌面上。
他脑海中飞速运转的思绪。
申请书的框架在屏幕上静静展开。
可他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附页那串被红笔圈出的拓扑方程上?
那是连接理论和现实的最后一道关卡。
也是叩响楚衍研究小组大门的关键密钥。
韩宁不得不承认,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公式里,藏着超越常规的思维维度。
那些被他反复拆解的张量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