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34章 设凌烟阁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第2页)

第334章 设凌烟阁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第2页)

昭烈帝驾崩之后,朝野震动。太子刘谌于灵前继位,改元“永熙”,是为炎汉中宗。新帝年少即位,虽有先帝遗训在耳,然朝政大权仍由丞相诸葛瞻与大将军姜维共同辅佐。

刘谌自幼聪慧,受父皇亲自教导,深谙治国之道。然初登大宝,难免经验不足,遇事多有犹豫。尤其面对边疆局势、朝堂党争、赋税改革等繁杂政务时,常感力不从心。

一日,刘谌召见诸葛瞻与蒋琬,问曰:“朕欲承父皇之志,使天下百姓安乐,然今朝中有旧臣不服,地方有豪强横行,边境亦不安宁。诸卿以为,当如何措置?”

诸葛瞻沉吟片刻,奏道:“陛下圣明,欲图盛世,须先固本。所谓本者,一曰民心,二曰军备,三曰法度。若民心不安,则政令难行;若军备不整,则外敌易侵;若法度不明,则纲纪废弛。”

蒋琬亦进言道:“臣以为,陛下应效仿先帝设立‘谏言阁’,广纳贤才,听政于民。此外,还应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严惩贪腐,以正风化。”

刘谌闻言,点头称善,遂下诏推行新政:一是削减宫廷用度,节省开支;二是清理冗员,精简机构;三是设立“巡按御史”,监察百官,纠举奸邪;四是减免灾区赋税,赈济灾民;五是重修《律令》,厘定刑名,使法度归一。

这一系列举措,迅速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旧贵族与部分守旧派官员对新政颇多非议,甚至有人暗中勾结地方豪强,意图阻挠变法。

某日,一封密报送入宫中,揭发前尚书卢植之子卢允与并州豪族私通,暗中囤积兵器,图谋不轨。刘谌震怒,当即命姜维率禁军包围卢府,并将卢允收押审讯。

此案牵连甚广,涉及十余名朝中大臣及数位地方刺史。经过月余审理,最终查明卢允确有谋逆之心,遂被处斩,家产充公。其余涉案官员或贬或黜,震慑一时。

此事件后,刘谌愈发警醒,意识到朝廷之中仍有隐患未除。他采纳姜维建议,设立“鹰扬卫”,专司监察与情报搜集,以防范内外勾结之患。

与此同时,北方边境亦传来警报。镇北都护姜维上书,称鲜卑残部在漠北重新集结,企图南侵。刘谌遂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兵部尚书邓艾奏道:“慕容?虽已降服,然其旧部尚存,若不加以控制,恐再生祸乱。臣建议派遣使者前往漠北,宣读天威,晓以利害,使其知我炎汉之威不可犯。”

蒋琬则提出异议:“遣使虽可缓一时之急,然若彼不受命,反贻笑诸侯。臣以为,不如先发制人,调集边军,趁其未稳之时予以剿灭。”

刘谌沉思良久,最终采纳了折中之策:一方面派遣使者安抚,另一方面秘密调动军队,以防万一。

不久之后,使者抵达漠北,劝说鲜卑各部归附。其中多数部落表示愿意接受册封,唯有少数顽固分子仍在观望。而就在此时,姜维果断出兵,夜袭其主营,一举击溃叛军主力,擒获首领阿骨利。

至此,北方边疆再次安定,刘谌也因处置得当而赢得朝野赞誉。

在经济方面,刘谌继续推行昭烈帝时期的梯田计划,并扩大至整个西北地区。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同时减免三年赋税,以资激励。

农业的繁荣带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长安城内市肆林立,商贾云集,西域商人亦纷纷前来交易,带来异域珍品。刘谌特设“鸿胪寺”,专门接待外国使节与商旅,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

文化教育方面,刘谌继承父皇遗志,扩建太学,增设“武学”、“算学”、“医道”等学科,培养各类人才。他还下令编纂《永熙礼典》,规范礼仪制度,弘扬儒家伦理。

祖冲之晚年奉诏入京,主持修订历法,推出更为精确的“永熙历”。此历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与天文观测,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科技水平。

而在军事改革方面,刘谌采纳姜维建议,实行“世兵制”,将士兵与其家属集中安置于军屯之地,世代为兵,确保战时可用。此举不仅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也稳定了边防。

然而,就在帝国逐步走向鼎盛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却让朝野陷入恐慌。

建元三年,黄河泛滥,洪水冲毁数十郡县,百姓流离失所,饥荒蔓延。刘谌闻讯,立即下诏赈灾,命户部紧急调拨粮食,并派遣官员赴灾区指挥救援。

同时,他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兖州视察灾情。只见田野一片汪洋,村庄倒塌,百姓哭声震天。刘谌见状,不禁潸然泪下,当即下令开放国库,赈济灾民,并组织民众修建堤坝,疏通河道。

这场水灾持续了整整半年,直到次年初春方才退去。然而,在刘谌的英明领导下,国家迅速恢复秩序,民生得以重建,百姓感激涕零,皆称陛下仁德。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刘谌也开始着手对外扩张。他派遣张仪之孙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康居等国,建立盟约,共抗匈奴。此举不仅稳固了西部边疆,也为日后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外交上,刘谌采取“怀柔远人”的策略,对周边小国施行册封制度,赐予王号与印绶,使其成为炎汉藩属。如高句丽、扶余、倭国等皆遣使来朝,献上贡物,表示臣服。

随着时间推移,刘谌的统治逐渐成熟稳健。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雄才大略,更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成长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明君。

在他执政的第二十年,炎汉国力达到顶峰,人口突破六千万,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达交趾,北控沙漠。史称“永熙盛世”。

而刘谌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中兴之主”,与昭烈帝并列,共耀青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