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场上响起了齐刷刷的脚步声和口号声。
看着台下士兵们如惊弓之鸟的模样,霍铮眼底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赞许。
这个张彪一直是个刺头,立功时趾高气昂,犯错后更是骄横跋扈。
他早想拔了这根刺,可每次举起手,又不得不放下。
贸然动手,难免落个兔死狐悲的下场,寒了那些有功之人的心。
但韩大不一样。这个从底层爬上来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多顾忌。
霍铮望着韩大染血的刀刃,心中暗自点头:这小子,不仅解了他的心头大患,还顺带立了军威,杀鸡儆猴这招,用得漂亮!
很快两周过去了,军中新兵情况各异。
有些年轻力壮的,训练起来得心应手;但也有一些老弱新兵,渐渐跟不上节奏,韩大便将他们分开训练。
对于年轻力壮、适应能力强的新兵,韩大制定了高强度的训练计划。
不仅增加了负重行军的距离和速度要求,提升兵器操练的难度与频次,还安排模拟实战对抗,着重培养他们的战斗技巧与应变能力。
如此,这些基础良好的新兵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快速成长为军中的精锐力量,在未来战场上发挥尖刀作用。
而对于老弱一些的新兵,韩大则侧重于基础技能与团队协作的训练。
他简化兵器操作动作,使其更易掌握,同时强化队列训练,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与团队配合默契。
通过这种方式,即便他们身体素质不占优势,也能凭借熟练的基础技能和紧密的团队协作,在战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军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般因材施教的训练方式,很快见到了成效。
年轻力壮的新兵们在高强度训练下,战斗力日益提升,骑射功夫和近身格斗技巧都有了质的飞跃。
那些原本老弱的新兵,也在基础训练中逐渐找准自己的位置,队列行动整齐划一,团队协作愈发流畅。
整个新兵营面貌焕然一新,士气高昂。
霍铮前来视察时,看到新兵们的巨大变化,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
韩大不仅有勇有谋,更有着卓越的带兵才能,假以时日,他必能将这支新兵队伍培养成为保卫边境的坚实力量。
然而,就在新兵训练渐入佳境之时,一封加急军报送到霍铮手中。
武宁郡那边传来消息,戎狄这些时日围而不攻,却在后方十里处的荒漠中用麻袋装沙。
霍铮立即召集众人商讨此事。
“戎狄已在武宁郡对峙十余日,一直围而不攻,后方又不断用麻袋装沙,你们猜猜他们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