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就将手中的毛笔放在了一旁的笔架上,拿起了一块毛巾擦了擦手,对着孟冲说道:“去将这两个字送到内阁,让内阁拟出公文交给户部。”
孟冲连忙称是,小心的将朱载坖写好的这俩新地名,收了起来,然后就从静阁告退,去到了内阁那边。
此刻内阁里的几个大学士们,也都在认真细致的处理着各自分管的朝廷政务。
他们在看到孟冲来时,也都不约而同的停住手上的政事,起身对着孟冲微微一拜。
毕竟现在的孟冲也已经不是普通的太监了,他已经是实至名归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论起权势和影响力,比之他们这些内阁大学士,都是不遑多让的。
所以,该给的面子与尊重,还是要给的。
当然孟冲也不敢托大,真的就受了这些内阁大学士的一礼,他也得赶紧的回礼,这才符合彼此之间的尊重规则。
要不然,内阁与司礼监之间因为这些礼仪上的小问题,起了摩擦,那可就要坏事了。
孟冲回礼完毕之后,对着内阁首辅李春芳又笑着说道:“李阁老,咱家带了一道皇爷的旨意过来,特地来告诉诸位阁老。”
李春芳,高拱,赵贞吉,胡宗宪,郭朴等人一听有皇帝的旨意,立刻也从各自的案后起身过来,准备共接旨意。
但孟冲却在这个时候又笑道:“诸位阁老不用如此正式,这道旨意比较简单,就是想让内阁拟个公文交给户部,把皇爷为台湾窝上的两处新地取的名字昭示天下。”
李春芳,高拱等人一听是这种事,几人也不由对视了一眼。
这事简单呀。
内阁按照以往的惯例出个公文发给户部,就算是完事了。
不过李春芳等人还是好奇,他们的皇帝陛下会为台湾窝上两处新地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于是乎,主管户部这边的政事的高拱就在这个时候主动开口问道:“孟公公,陛下为台湾窝上的两处新地,赐了一个什么名字?”
孟冲将他手中卷着的宣纸捧出,然后当着李春芳和高拱等人的面展开,“诸位阁老请看。”
“皇爷为台湾窝上的两处新地赐名:‘镇海’、‘伏波’,寓意我大明将从台湾窝开始重新重视海疆,伏波万里!”
李春芳和高拱等人看到这俩名字之后,也连声赞道:“陛下英明!”
展示完了这俩名字之后,高拱就立刻开始拟写公文,然后交给李春芳审阅签押。
毕竟从程序上来说,虽然高拱是现管,但人家李春芳才是正儿八经的内阁首辅。
所以想要从内阁下发公文到六部或其他衙门,乃至地方,就必须得有李春芳的签押才行。
否则发出过的公文,可能就不具备任何的执行效力。
当然如果公文之上有了司礼监的批红,自然也是可以忽略掉内阁首辅的签押。
可是这种情况是要极力避免的。
否则行政体系的上下关系,随着滥用越级和批红,进而发生混乱。
这于国于民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一旦发生这种的情况,几乎就等于是说明内阁斗争激烈,阁老们开始不团结了。
所以只不是那种原则性的问题,李春芳是不会肆意滥用自己的签押之权,妨碍朝廷政事的运转。
做完了这些之后,孟冲也从内阁离开。
同时孟冲也不忘提醒胡宗宪军改的事情。
孟冲道:“胡阁老,皇爷那边一直都在等着你和兵部的方案,南洋水师的建设,如今随着台湾窝上的红毛番平定,也要立刻提上议程了。”
“要不然,海上的事情只靠着东洋水师去办,总归是显得有些笨重,集中,并不是符合朝廷的长远利益。”
胡宗宪听到孟冲的提醒之后,也当即对着孟冲表示,此事正在筹划之中,很快就会有具体方案落地。
数日后。
文华殿的铜鹤香炉吐出袅袅青烟,帝朱载坖背着手站在一幅巨大的《南洋海图》前,目光灼灼的看着这一片广大海域上的岛屿势力分布。
“皇爷,胡阁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