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和肖承钧自此一战成名!
原本军中还有许多不服韩大的士兵,经此一事再也不敢多言半句。
三日后,几封书信被送往京都。
丞相府书房内。
捏着暗卫呈递的密报,忽然轻笑一声。
案前垂首的暗卫正要开口,却见他抬手挥了挥:“知道了,退下吧。”
脚步声很快消失在回廊尽头。
窗外传来夜枭的啼鸣,徐凌越转身将密报投入炭盆。
“没想到这小子,还真能在虎口里拔牙。”
他这招虽险,却是大功一件,自此以后算是在军中站稳了脚跟。
用敌人首级换来的校尉之位,不过是叩开下一扇门的砖石。
来日回到京城,免不了还要受一番封赏。
这孩子与他父亲有五分相似,其他人不说,那霍铮便首先要怀疑他。
幸而那小子还算谨慎,知道把自己的容貌遮掩一些,否则以他这般出挑的表现,难免被有心人调查怀疑。
徐凌越走到窗边,望着天上半轮残月。
下一步棋,该走哪呢。。。。。。
关注边境战事的不止丞相府,还有定王府。
定王府议事厅内,幕僚孙修捻着胡须道:“此战过后,西境军权怕是要更稳三分。殿下还是尽早设法拉拢为妙。”
“可霍铮向来只听命于陛下,从不偏附任何一方势力。其他皇子不是没试过,皆被他拒之门外!”其他幕僚对孙修的话不以为然。
“不错,此人是块硬骨头,出了名的难啃!”
“诸位只看到霍铮难啃,却忘了他手中握着何物!三十万兵权,足以左右朝局走向。如今陛下春秋已高,储位之争暗潮汹涌,若能将这股力量收入麾下。。。。。。”他目光扫过众人,“殿下便有了与其他皇子抗衡的底气。”
“此言差矣!”
老幕僚周谦缓缓开口,“霍铮根基在西境,与朝中势力素无往来。贸然拉拢,反让他警惕,一不小心便会触怒陛下。依我之见,不如维持现状。他不偏向任何皇子,便是对各方势力最大的制衡。”
这样他虽然没帮着二皇子一派,却也不会站到其他皇子的船上,
孙修抚须冷笑:“越是这般清廉刚正,越要早作打算。霍铮手握重兵却无把柄,陛下既倚重他震慑边境,又忌惮他功高盖主。”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再者,霍铮虽号称清流,但其麾下粮草调配、军械制造,哪一样离得开朝中支持?殿下主管工部,正可在兵器铸造、粮草运输上给予便利。这般润物无声的示好,既能稳固霍铮西境防线,又能让陛下看到殿下公心为国的担当,可谓一箭双雕。”
定王垂眸思索。
世人皆道霍铮是莽夫,却忘了能在边塞霜刀饮血十年的人,哪有平凡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