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回到七零年代,这一世我不在迷茫! > 第九十九章(第2页)

第九十九章(第2页)

随着大量的人员进场,各路报社刊物主编、学者、作协、文协领导,文化部门的大人物,还有受邀评论家,以及知名作家。

文坛重量级人物几乎到了一半还多。

有熟悉的人相互打着招呼攀谈着,相伴进入。

有的则是打量着这些到场的嘉宾。看看有没有机会和哪个大人物结识一番。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九点多,随着沈先生(雁冰)的到来,评委会席位的嘉宾和一帮大人物们悉数与之握手问好。

许三多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主席台。

评委会的主任副主任,文协等领导缓缓走上主席台,授奖仪式正式开始!

仪式开始先是由主办方领导公布这次评奖经过。

从1978年10月开始,举办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活动,

并且成立了包括雁冰、周扬、巴老先生等23位著名作家在内的,评选委员会。

经过四个多月的评选,截止1979年2月10日,

《人民文学》编辑部一共收到读者来信10751封,评选意见20831份,推荐的短篇小说一共12850篇。

“3月6日《人民文学》编辑部在京城新桥饭店举办了短篇小说评委会,在这次会议上,评选委员会评选出优秀短篇小说26篇。。。。。。”

随着入选的优秀小说一一公布,对应的作者也跟着起身。

“优秀作品:《班主任》作者:刘欣武!”

刘欣武起身朝四周微微点头行礼,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优秀作品:《神圣的使命》作者:王亚平。”

又是一位起身。

“优秀作品:《老兵的故事》作者三多。”

有的作家用笔名,有的用真名。

三多这个名字被喊出来的时候,几乎全场的参会者都朝这里看了过来。

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笔名频繁出现在各大刊物和报纸上,在公布身份之后,甚至有人将三多这个作家,奉为青年作家的领头人之一。

主席台上张老的目光朝着许三多看来,巴金老先生也微微扶了扶眼镜。

平日里女儿没少提过对方的名字,小小的年纪能写出《富贵的一生》这样有深度的作品,实属让人难以相信。

这还是他头一次见到本尊,果然是年轻的很!

几个记者的快门一一按下,把许三多的脸照了个全面。

“优秀作品《窗口》作者:莫伸。”

许三多和其它人一样,关注作品的同时,也在一一对应着作者。

《我们的军长》——邓友梅

《湘江一夜》——周立波

《足迹》——王愿坚

《伤痕》——卢新华

。。。。。。。

这些作者有比较陌生的,不过对于现在的许三多已经不用刻意去“巴结”这些人了。

也有后世很熟悉的,比如二贾(贾大山、贾平凹)

尤其是贾大山的作品《取经》后来还被选入了初中课本。

还有一些老同志如《最宝贵的》作者王蒙,等等。。。。。

这次全国优秀作品捧红了许多像许三多这样的年轻作家。

也有不少人借此之后加入了作协,文化部门,成为了之后文学界的中流砥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