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26日
一大早,许三多穿着从沪上买的一整套新衣服,把自己打扮的人模狗样的。
唐有泽从睡梦中眯着眼睛哈气连天的看着室友,
“我说,三多,这是去相亲啊?今天不上课了?”
许三多把最后一颗衬衫扣子扣上,拽了拽领口,头也不回道,
“今天的事儿比相亲重要!我已经请假了。”
“那是啥事儿啊?”
“你就睡吧,估计等你睡一觉起来你就知道了!”
整理好衣服出了门。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全国第一届优秀短篇小说评选颁奖大会在京城举办。
虽说是评选1978年的短篇小说,实际上获奖作品发表的时间范围是从1977年9月——1978年10月。
而许三多的《老兵的故事》正是在此期间。
出示了获奖证明和个人证件,许三多成功进入了会场。
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放眼望去一个都不认识。
许三多的到来引起了一些人的侧目,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旁边全都是这次获奖的优秀作者。
要说在座的各位也有年轻的,可像许三多这样年轻到过分的就有些独特了。
“三多你来这边坐!”
老闵招呼了一下,示意他往前面来。
许三多刚落座,旁边略微有些清瘦的年轻人主动伸手,
“是三多作家吧!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卢心华。”(不写本名)
“原来是卢学长,您叫我名字或者是三多就好。有幸拜读过学长的作品!真是入骨三分啊!”
一来就遇上个厉害的,许三多发现这里真的是卧虎藏龙的地方。
这位就是掀起国内伤痕文学之风,《伤痕》的作者。
人家是七十七级的复旦生,许三多这个七十八级的学弟喊声学长也不为过。
卢心华第一次认识许三多这个名字,是在燕京大学陈教授的一篇观点论文上。
当时《伤痕》这部作品刚刚发表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各种各样的批判之声,同样也有赞美的。
其中不乏像陈教授这样的大家发表观点。
尤其是关于《伤痕》的二十个字总结,让他记忆犹新。
之后,三多作家身份公开,发表演讲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许三多就是作家三多。刚才听闵副主编喊三多,他就确定了。
“三多学弟,你的《老兵的故事》还有《富贵的一生》在沪上校园里到处可见啊!
现在随便去复旦大学找一个同学,他们都能说上一二。”
这还真不是吹捧的话,而是事实。
几百万的销售量,光是在沪上的读者就贡献出了一大半。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大学生。
两人一顿商业互吹,这时老闵主动朝一个男人走去,
“欣武,你今天来的可是有点晚啊!”
顺着声音看去,一个中年儒士笑着朝老闵伸出手,
“一些琐事耽搁片刻,总算是赶上了。”
许三多心里暗呼,又是一位!
听名字显然就是《班主任》的作者,同时也是《十月》的创刊人之一。这次同样是获奖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