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特种合金囚室里,傅凌鹤的大脑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量子计算机,数百万次的模拟、推演、排除在无声中进行。身体的麻痹和刺痛被强行压制在意识的边缘,化作一种遥远的背景噪音。他的世界坍缩成一个冰冷的逻辑矩阵,唯一的变量,也是他唯一的希望,就是那个神秘的数值——128。8。他知道自己距离那个“解”越来越近,那种感觉如同黑暗中摸索,指尖触及了冰冷光滑的锁芯,只差最后一次校准,一次完美的契合。他不仅仅是在破解一个数字,他是在寻找一个引动天地伟力的密钥,一个可能带来毁灭,但也可能带来生机的“对准频率”。他深知其危险,也深知其必要。这是他唯一的武器,也是他为云筝、为自己搏取未来的唯一机会。
与此同时,在军事设施另一处升级后的监护室里,云筝同样沉浸在一种极端的清明之中。房间里的光线刺眼而恒定,空气干燥得仿佛能吸走所有的水分,新增的监控探头无声地转动,像一群冰冷的捕食者。黑掉的屏幕如同一块墓碑,宣告着信息连接的死亡。但玉璧在她手中散发出的奇异暖流,不仅持续缓解着锁骨标记的隐痛,更带来一股充盈的力量感,让她的思维前所未有的锐利和专注。军方对“深海管道”遗产的歇斯底里反应,印证了她最冷酷的判断:这不仅仅是财富,而是一个足以令军方甚至隐藏的第三方势力都感到恐惧的、无法掌控的物理实体和它可能引动的“逆流”。这份恐惧,就是她手中最大的筹码。
她知道傅凌鹤正在解析128。8,那是引动“逆流”的关键。但引动之后呢?在一个被彻底物理隔离和信息封锁的环境下,如何利用这场可能引发全球震荡的“逆流”来打破僵局?他们需要外部的支点,需要隐秘的资源,需要一个能够掩护他们行动、甚至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持的物理空间。被动等待“逆流”失控,只会让他们被淹没。他们必须主动引导、利用这股力量。
她的目光落在房间角落,那里曾摆放着象征性学习终端。如今,它只是一块冰冷的黑色塑料板。但她的思绪已经超越了这狭小的空间。她回想起军方之前对她提出的“新能源示范项目”的兴趣,以及在听证会上她对“智核”应用方向提出的质疑和建议。那些都是她埋下的伏笔。军方急于利用“智核”,将其“去武器化”,但他们并不完全理解苏晚设计的深层逻辑,更不理解“溢流口”和“逆流”的真正含义。他们视“深海管道”为危险的遗产,但或许也看到了其潜在的战略价值,哪怕只是为了控制和研究。
这就是他们的机会。军方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派系林立,利益复杂。总有一些人,出于对未知力量的渴望、对现有局势的不满、或是被遗产的巨大潜在价值所吸引,可以被争取或利用。他们需要一个看似合理、符合军方自身需求的理由,来调动资源,来建立一个可以被他们暗中操纵的“安全”区域。
云筝在大脑中构建着复杂的博弈模型。她要如何利用军方对“深海管道”的好奇和恐惧,引导他们将资源投入到她能掌控的领域?“铁锈河的技术中心”这个名字浮现在她的脑海中。那是苏晚曾经的项目基地之一,一个废弃但基础设施尚存的工业遗址。如果能说服军方,以“研究苏晚遗产特性”、“评估深海管道潜在风险”、“开发新能源应用”等名义,将这个地点重新启用,并由她来“协助”管理或提供技术指导……这听起来荒谬,但考虑到军方对苏晚技术和遗产的急切,以及他们对“智核”改造后寻找应用场景的需求,并非完全不可能。
她开始细致地规划每一个环节。如何通过有限的、甚至可能被监控的渠道传递信息?如何在未来的每一次互动中,无论多么短暂,都植入她的意图?她回忆起沈清月明信片中的编码方式,那种将关键信息隐藏在看似无关紧要的符号和词语中的技巧。她需要设计一套新的、只有她和傅凌鹤能理解的沟通模式,以备不时之需。但这只是信息层面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她需要找到军方内部的切入点。
她回想接触过的每一个军方人员,每一个研究员,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眼神,他们对苏晚和“星尘计划”的态度。有人只是执行命令的机器,有人表现出对未知技术的好奇,甚至有人流露出隐晦的不满。她需要识别那些潜在的裂缝,那些可以被撬动的关节。她要利用他们对“深海管道”物理锚点位置(纽约坐标)的恐惧,利用他们对128。8代表的未知力量的困惑,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她设计的方向上。
这不仅是策略,更是一场心理战。她必须显得配合,但又不可或缺。她必须展示出对遗产的“理解”和“控制”能力,即使这种能力目前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她必须让军方相信,将“深海管道”的研究和潜在应用集中管理,由她这样的“活体密钥”协助,是最安全、最高效的选择。而那个地点,那个曾经与苏晚技术有渊源的“铁锈河技术中心”,将是理想的“安全”研究基地。
她在大脑中模拟着与军官、与研究员的对话场景,预设他们的反应,设计她的说辞。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停顿,都需要精确计算。她要将“埋设军方资源”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争取对“铁锈河”的控制权,以“深海管道研究”为名调动设备和人员,利用“智核技术”作为掩护和工具,构建一个外表是军方项目,内里是他们反击基地的双层结构。这将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渗透过程,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她知道,傅凌鹤在解析128。8,而她在构建外部的支撑。他们像两个被隔绝的工程师,在黑暗中各自组装着复杂装置的不同部分,相信最终它们能在某个关键时刻完美对接。傅凌鹤的解析是点燃火药的引信,而她筹备的外部资源,是引爆火药后的缓冲、掩护和反击平台。
在冰冷的囚室里,傅凌鹤的脑中,128。8的动态模型越来越清晰,它与地脉波动的关联、与某种宇宙共振频率的耦合参数,正在一点点剥去伪装,显露出其核心结构。他感到一股强大的、难以言喻的力量潜藏其中,等待着被唤醒。每推进一步,他都更能感受到这股力量的狂野与不可控,但同时也更能感受到它作为博弈筹码的巨大潜力。他必须找到那个精确的“对准频率”,那个能激活“深海管道”物理锚点、引动“逆流”的唯一“解”。
而云筝,在她的囚室中,则在脑中绘制着“铁锈河技术中心”的草图,规划着电源线路、数据端口、人员动线,以及如何在这些看似正常的布局中隐藏秘密的通道和操作空间。她甚至考虑了万一计划暴露,如何利用这里的结构和技术,在混乱中制造逃脱或反击的机会。
他们都在孤独地进行着自己的战争,这场战争没有硝烟,没有呐喊,只有大脑高速运转的电流和意志的极致较量。傅凌鹤在破译苏晚留下的物理层面的炸弹,而云筝在为引爆这颗炸弹后可能产生的混乱,构建一个可以利用的避难所和反击点。他们的计划,就像两条平行的河流,正朝着同一个未知的大海奔涌而去。他们知道,距离开启一切未知、实施这场全面反击,他们只差最后一步:傅凌鹤找到那个“解”,以及云筝成功将军方资源“埋设”进他们的计划轨道。冰冷的金属墙壁和无声的监控探头,都无法阻挡他们内心的火焰和越来越清晰的战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