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相看,其实是叫这姑娘来给萧迟看。
萧迟那日抽空回了趟萧国公府,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京都第一美人,荣国公府裴家二房嫡女。
画师不敢糊弄他母亲,真人与画像无异,这荣国公府二房嫡女真的很美。
比他的棠棠还美!
荣国公府长房夫人裴大夫人带着这位二房嫡女起身给萧迟行礼。
二房嫡女朝萧迟福身,“小女湘雨,见过王爷。”
声音低吟婉转,好听极了。
萧迟看她,“湘雨?”
他大概是想到了半壁楚云立,一川湘雨深的诗句,觉得这。。。。。。
《青石之下》正式出版的那天,整个“青石记忆馆”张灯结彩,门口挂上了大红横幅:“热烈庆祝《青石之下》正式发行”。虽然春棠一家对这种形式并不热衷,但为了回应读者和镇民的热情,他们还是答应了出版社的建议。
一大早,春生便站在馆门口帮忙分发新书。他的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眼中却藏着一丝疲惫??这些日子以来的风波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尝到了责任的重量。
“春棠姐,恭喜啊!”一位镇上的老邻居笑着走过来,“我孙子说这本书他抢着买了三本,一本自己留着,两本送给同学。”
春棠微笑着接过对方递来的书签,请他在扉页上签名留念。她看着那熟悉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然而,就在她准备进屋休息片刻时,一个陌生的身影出现在记忆馆门前。
那是一个约莫四十出头的男人,穿着一身深灰色西装,手里拎着一个黑色公文包,神情冷峻。他没有像其他读者那样兴奋地排队购书,而是径直走到春棠面前。
“春棠女士?”男人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度。
“我是。”春棠微微皱眉,直觉告诉她这个人来者不善。
“我是省文物局调查组的李主任。”男人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我们收到了关于《青石之下》内容涉嫌篡改历史事实的举报材料,需要你配合调查。”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原本热闹的气氛仿佛被冷水浇灭,不少围观群众开始窃窃私语。
春棠心头一紧,但她很快稳住情绪:“我可以配合调查,但我希望知道,这份举报材料的具体来源是什么?”
李主任将文件递给她:“你可以看一下。里面有详细指控,包括书中引用的部分史料与地方志不符,甚至有部分口述史存在明显矛盾。”
春棠翻开文件,果然看到几处被重点标出的内容。她迅速浏览了一番,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指控都是毫无根据的。”她抬起头,语气坚定,“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原始资料,并请多位专家审阅过内容。如果真有问题,我相信可以一一澄清。”
李主任点头:“我们不是来定罪的,只是例行调查。希望你能提供相关证据。”
春棠沉吟片刻,然后道:“好,我会全力配合。但在那之前,我想知道,是谁提交了这份举报材料?”
李主任沉默了一下,才缓缓说道:“匿名。”
“又是匿名?”春生忍不住插话,“你们难道没想过,这可能是有人蓄意抹黑?”
李主任看了春生一眼,语气平静:“我们会综合判断。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事实依据。”
送走了调查组后,春棠回到书房,脸色凝重。
“这次不一样。”她低声说,“他们已经找到了官方渠道。”
张明远坐在桌边,神色严峻:“看来是想借权威之手,彻底否定我们的立场。”
春生咬牙道:“他们真是不死心。上次用实习生栽赃族谱,这次又伪造举报信,现在直接找上门来,手段越来越狠了。”
春棠深吸一口气:“我们必须尽快拿出证据。否则,不只是《青石之下》的信誉受损,连‘青石记忆馆’都会受到牵连。”
接下来的几天,春棠一家再次陷入紧张的工作状态。春生连夜整理书中所有涉及争议的历史段落,并附上对应的原始文献扫描件;张明远则联系了几位长期合作的地方志专家,请求他们出具书面说明;而春棠亲自前往档案馆,调取当年的相关记录,确保每一处细节都有据可依。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追查那份举报材料的来源。经过春生的技术分析,发现这份举报材料中使用的部分资料,竟然来自那家投资公司内部的数据库。
“他们不仅在幕后操纵舆论,还试图渗透到体制内部。”春生愤怒地说,“这是赤裸裸的打压!”
张明远冷静地分析:“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制造学术争议,让《青石之下》失去公信力。一旦这本书被认定为‘虚假史料作品’,‘青石记忆馆’的文化价值也会受到质疑,到时候,他们就能以‘文化管理混乱’为由,重新提出收购方案。”
春棠冷笑一声:“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低头吗?”
第二天,春棠主动向调查组提交了详尽的资料,并邀请几位专家参与听证会。同时,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