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寻自然没意见,关心问道,“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我和靖海侯商议了一下,抽调水师、安排辎重等只需一个月。”廖永忠开口说道,“我准备九月启程,应该是能避开风。”
台风不只是忽必烈的心理阴影,也让廖永忠警惕了不少,他这几天一直都是在研究蒙古东征的事情。
马寻主动开口,“有什么需要的就和我说,我打仗不行,但是其他事情说不定能帮忙。”
“我正有此意。”廖永忠笑着说道,“你本来就是右都督,还管着南镇抚司,再给我拨些新式火药、铳和炮。”
颗粒化火药是马寻捣鼓出来的,水师这边对于这样的改良十分高兴。
而船上装有小型铁炮也不足为奇,鄱阳湖水战之时就有火炮对轰了。
责无旁贷,马寻答应的很干脆,“那我立刻就准备公文,这些事情好办。”
确实好办,只要朱元璋和马秀英对于出海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马寻要物资就更简单了。
尤其是涉及到军事方面的事情,文官那边根本插不上话,大都督府内部就给直接办好了。
这也是马寻觉得朱元璋也要开始准备一些行动的原因,大都督府的权力实在太大了,是可以压制中书省的机构。
将大都督府的职权弱化一些也理所当然,如果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更是不足为奇。
到那时候不出意外,徐、常、李、邓、马,要各自领一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是将大明划分为战区,统领国内个别省份军务的同时,也分享一些京卫卫所。
朱元璋对于军事机构的调整是一直存在的,开国前军事第一,所以都督府强势的厉害,而最初是朱文正作为大都督。
开国后军事行动没有停止,公侯也都在大都督府有职务,不过名义上是马寻和李文忠掌管。
对文官会有约束,但是朱元璋对勋贵也会有提防、限制。
廖永忠和马寻商讨了一下出征前的准备事宜,然后就继续去忙碌了,他还要准备接收工匠。
对于廖永忠来说,这可不只是复爵的机会,同样也是可以展示能力的机会。
打仗这些对于将军们来说是好事,这些人就怕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岛上半年了几乎没做什么事情,廖永忠早就闲的难受了。
要打仗了,那自然就是开心的事情了。
苏州府和松江府的贪腐事情得查,牛痘的实验还需要推进,再加上出海寻矿的准备工作也进入到关键时期。
马寻近乎是忙的脚不沾地,所以他打算今年忙好了这些大事之后给自己放个假,那也挑不出来理。
出于这样的想法,他心安理得的给朱元璋、马秀英写信,这不只是家书,这也是奏章。
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也是隐晦的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这段时间的压力等等,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我没有胡闹,我办了正事。
所以我想要休假的时候,无论如何都得允许!
奏章刚刚送走,道行又回来了,“国舅爷,我回来了。”
春困秋乏的马寻睁开眼睛,“大和尚,有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