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快婿 > 226赵立宽之忧(第1页)

226赵立宽之忧(第1页)

正月十三,洛阳依旧隆冬白雪。

令赵立宽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的是,骂他一顿后,老皇帝居然真的令让翰林学士来教他读书。

派来的是翰林学士梅正,也算早就认识了。

既是皇帝的意思,赵立宽也没法违抗。

行束?之礼后,梅翰林也没什么架子,只是问他学了些什么,然后列出些该看的书让他回去看。

虽说因皇帝的要求,有师生之谊,不过官场上的事从来不是这样的。

赵立宽官阶更大,梅翰林也十分谨慎,不像来教他的,不敢多说什么。

学习?学个屁!

赵立宽根本没心思学那什么经书古卷,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西北战局。

上疏给皇帝好几天过去没有任何消息,十有八九根本没被注意。

因上元节,开年后第一次大朝提前到初十。

他原本想在大朝上硬着头皮谏言。

没想到根本没他说话的机会,侍御史催明生,殿中御史杨宝等直接在大朝会上发难。

又揪着他那些事不放,说了半天,皇帝不耐烦岔开去说上元会的事,结果又被御史们抢过话去,接着弹劾。

赵立宽几次想破口大骂都被吴相公打断,用眼神示意他不要与御史冲突。

赵立宽只能闭嘴,别人信不过吴相公还是能信的。

也只有吴相公出来替他说了几句话,至于站在最前面的两个亲王,卫亲王幸灾乐祸,郑亲王则装作不知道

以致到后面皇帝也不悦了,连上元会的事也没议论便叫散朝。

之后叫了兵部官员,中书省官员留下议事,这回没叫他了。

赵立宽第一次见识到御史的厉害,连皇帝的脸面都不给,敢当众叫板。

心里对老皇帝的怨气也少了许多,原来皇帝也不是为所欲为的。

估计因自己这事没少麻烦。

稍思索后心里也得出答案,老皇帝之所以恼怒发火,说明他是在维护自己的,否则就不会与御史们发生冲突。

想到这赵立宽想扇自己个大嘴巴子,自己可能误会了啊!恨不能叫一声义父。

大朝后,赵立宽的担忧还是没上报给皇帝,但他也不好再说,因为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战争这种事,本就七分靠人,三分靠天,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

他担心的是周军整体上的战略可能存在误判。

因为忽视了天气带来的改变。

往年代军入寇,都是秋天打草谷,偷渡入侵,就算几次大规模超过千人的的也都是北方府谷县附近。

那里既好渡河,又靠近代国国都及马场,调兵迅速,行军路程短,后勤压力小。

反之则地处周国西北最远的边地,内地调兵难以及时增援。

所以多年间,西北的边防几乎都交给府州节度使朱定国的地方军队。

朱定国也做得很好,几乎做到毫无疏漏。

所以一开战,朝廷想的还是敌人主力应该会进攻北段府州附近。

派去的援军也令他们听朱定国调遣。

但赵立宽一直觉得哪里不对,经过几天的仔细思索和研究战报,他终于发现其中的疏漏。

不过与其说疏漏,不如说他在战场态势的判断上与如今朝廷主流意见分歧。

主要在两方面。

首先是天气,以往代军多在秋季入寇,靠船渡河进攻,考虑行军距离,后勤补给,逃脱方便,以及周军难以支援等问题,进攻最北面的府州合情合理。

可如今是冬季,西北黄河冻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