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迅速调出相关数据接口:“我可以随时开放系统后台权限,包括用户授权记录、数据处理流程、服务器日志等。”
赵明远补充道:“我已经联系了几位参与开发的海外专家,他们会以个人身份作证,说明系统的安全性。”
林晓风点头:“很好。另外,我还需要一组人负责整理过去一年所有使用‘天医系统’的临床案例,尤其是那些被误诊多年后成功治愈的病例。这些才是最有力的反击武器。”
时间很快来到次日上午。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如期而至,其中包括来自瑞士、美国、日本等地的医学伦理与信息安全专家。
林晓风亲自接待,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运行原理、数据安全机制以及实际应用效果。
专家组一边提问,一边查阅文档,气氛严肃而不失专业。
当问及数据采集是否符合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时,林晓风毫不犹豫地展示了完整的用户授权协议模板,并播放了一段真实用户的访谈视频。
“这是我母亲,她患有晚期肝癌,原本只能活三个月。但在使用‘天医系统’三个月后,她的病情得到了完全缓解。”林晓风指着视频中的画面,“她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上传自己的健康数据用于科研分析。”
专家们纷纷点头,显然被这种真实的案例打动。
随后,专家组又提出了几个尖锐的问题,但都被林晓风一一解答,逻辑清晰,证据确凿。
会议结束时,王主任站起身,郑重宣布:“经过全面审查,我们认为‘天医系统’在技术安全性、数据合规性方面均达到国际标准。举报信内容不属实,我们不会采纳其指控。”
专家组成员之一、来自德国的医学伦理学家艾米丽教授感慨道:“我从未见过如此严谨而富有同理心的系统。它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医学哲学的体现。”
林晓风微微一笑:“谢谢各位的认可。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更多人获得健康的权利。”
送走专家组后,张明兴奋地拍了拍林晓风的肩膀:“师父,咱们挺过来了!”
林晓风却没有放松,反而更加凝重:“这只是第一回合。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当天晚上,一则新闻悄然登上多家国际媒体头条:
【独家爆料】“天医系统”涉嫌剽窃西方AI算法,核心技术或源自瑞士某实验室!
配图是一份模糊的专利申请文件,以及一段疑似内部人员泄露的对话录音。
林晓风看完后,冷笑一声:“终于露出獠牙了。”
他立刻联系了之前协助调查的海外专家,并将相关证据同步提交给世界卫生组织。
同时,他发布了一则公开声明:
“针对今日部分外媒发布的不实报道,我方已掌握确凿证据表明,所谓‘剽窃’纯属捏造。我们将在48小时内公布完整的技术源代码及研发历程,接受全球同行监督。”
这条声明一出,瞬间引爆网络。
支持者认为林晓风敢于公开技术细节,是对科学精神的最好诠释;反对者则质疑他是否真的敢这么做。
然而,两天后的凌晨,林晓风准时在GitHub平台上发布了“天医系统”的开源版本。
数万行代码,清晰标注的研发时间节点,详尽的测试记录,以及完整的算法模型。
全球技术圈为之震动。
“这是真正的开源精神!”一位硅谷工程师在社交平台留言,“这样的开发者,才是真正推动科技进步的人。”
与此同时,那位曾在日内瓦下令启动“黑影计划”的神秘男子,此刻正盯着电脑屏幕,脸色铁青。
“林晓风……你还真是个难缠的对手。”他低声喃喃,随即拨通了一个加密通讯频道,“通知下去,改变策略。我要让他亲手毁掉自己最珍视的东西。”
窗外,夜色如墨。
而林晓风,依然坐在办公桌前,静静地敲击键盘,仿佛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