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听雨轩,宋听雨并未将此事告知全安,反而让芙画扮作她的模样,戴上面纱照样去摆摊作画,只不过换了个位置。
而宋听雨则是换上芙画的衣裳,未至卯时就坐着马车出门了。
宋听雨原觉得自己出门的时间已经算早,但看着路上不断进城、出城的菜农,也只好收回原先的想法。等到青山寺时,太阳已经全乎地挂在天边。
昨日那个女孩就站在青山寺的侧门前等她。
宋听雨拿上笔墨等作画工具就朝女孩走去,两人先是学着大人寒暄的模样客套了一会,后来宋听雨将自己答应女孩的木钗交到了她的手中,女孩这才干脆利索地带宋听雨从侧门进了青山寺。
青山寺很大,百姓都会从正门入内,而这侧门也基本被石锁锁上。但这女孩不一样,她用力推开侧门,两扇木门间出现一道缝隙,她年纪小,身板瘦削能轻而易举地钻进去,而宋听雨却有些为难。
“姐姐,你能进来吗?”女孩无辜地站在门缝后看向宋听雨,她显然没有出手帮忙的意思。
宋听雨也不急,她环顾了眼四周,靠近后门的墙面较低。在衢州城时,霍长扬常常带她翻墙走瓦,虽说她还不会,但看过霍长扬翻墙的动作,如今再试几次也勉强能翻过那堵矮墙。
幸亏墙后是草坪,摔一下顶多痛上半日。
宋听雨拍了拍身上的泥渍,抬头看向正站在一旁嬉笑的女孩,她舔了舔唇瓣鼻尖哼出一声闷气,最终还是保持忍耐。
只不过她的脸色肉眼可见变得严肃,女孩也渐渐失笑,最后低着脑袋凑近宋听雨,“姐姐,你在这等着,我去叫他出来。”
宋听雨点头答应,看着女孩跑到房门前敲了几声又喊了几句,片刻后房门露出一道门缝,女孩推门而入后,宋听雨便没再将目光集中在那间屋子。
她环顾着四周的环境,一方小院,只有这么一间屋子,院门是从外锁上的不漏缝隙,但门旁的墙角有一处狗洞,唯独那边的草坪是齐刷刷倒伏在地的野草,说明有人常走这条路。
那个女孩的朋友会是张承耀吗?
宋听雨昨晚在床上辗转良久,她认为若张承耀被藏在白菜中确实是能混出城,但他的母亲岂不是要只身处于东京城内?但这个买白菜的摊贩既然已经帮到这个份上了,会不会他也顺手收留了温家养女?
总之,宋听雨设想了很多种可能,但他们的前提都是这女孩的朋友是张承耀。
房门“咔滋”一声由内拉开一道缝隙,女孩探出脑袋,而后又将另一个脑袋拉出——右眼眼尾有颗红痣,还真是张承耀。
女孩大了张承耀两三岁,她拉着胆怯的张承耀小跑到宋听雨面前。张承耀垂着脑袋不敢抬头,宋听雨叹息着靠近他却被女孩拦下,“姐姐,你不要过来,他胆小,会害怕的。”
宋听雨一怔但也停下了靠近的步伐,她走至房前的台阶处,将笔墨纸张摆好后就坐下专注地为张承耀作画。
但宋听雨不止画了张承耀,还画上了他的母亲。画中温氏坐在圈椅中,怀里是乐得开怀的张承耀——这是宋听雨跟着张莹偶然路过正院时见到的场面。当时张莹驻足瞧了好久,宋听雨瞄见她的眼角泛泪还特意递上手帕,但被张莹扔掉了。
宋听雨当时就在心下感慨原来怀念母亲的不止她一人。
如今张承耀年仅五岁,穿着一身补丁道袍,低眉顺眼地盯着地面,和当初在张府中纯真爽朗的模样大相径庭。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宋听雨不知他经历了什么,只好长叹且箴言不谈。
看来要想知道什么就只能问这女孩的父亲,毕竟宋听雨实在不忍心让一个五岁的孩子再回味自己的苦痛。至于真相,宋听雨一定要得到,不过是迂回辗转了些,总之有了方向及道路,目标迟早能得到。
“好了,看看。”
一炷香后,宋听雨将手中的桑皮纸递给女孩由她转递给张承耀。女孩先是疑惑但看着张承耀泪流满面又逐渐惊慌起来。
“你画了什么?”
宋听雨无视了女孩的质问,只盯着张承耀温声说道:“留个纪念。”
说完,宋听雨就从荷包中拿出了一块银锭,放在了一旁的台阶上,她想张承耀迟早能用到。
而张承耀在看完画后抬头盯向宋听雨,那眼神就像野犬盯上了猎物。不过他还太小,对宋听雨没有威慑力。但宋听雨实在没想到这幅画的作用竟能让张承耀主动开口——
“你能不能救救我娘?”
声音稚嫩但格外坚定。
宋听雨偏头正眼瞧他,只见张承耀主动上前,“我求你救救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