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你下不了手哈哈哈哈哈……”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厉目瞪向牢门口突然出现的人。谢善淩也看了过去,无声地叹口气。
nbsp;nbsp;nbsp;nbsp;顾望笙一脸不耐烦地走进来说:“老子忍你很久了,谢善淩不想动手是他怕灌你酒能把你给爽着了!你没手是吧?我来!”
nbsp;nbsp;nbsp;nbsp;说着就去伸手拿那毒酒,顾裕泽却抢先一步夺走了毒酒,阴冷的目光看着顾望笙,不复脸上的笑容。
nbsp;nbsp;nbsp;nbsp;他想说点什么,却根本不想和这个霸占着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谢善淩的人多说一句话。
nbsp;nbsp;nbsp;nbsp;最后,他又看了谢善淩一眼,没有从谢善淩的脸上看出一丝怜悯与不舍,有的只是疏离与冷漠,仿佛当年宫宴上对待顾裕珩时一样。
nbsp;nbsp;nbsp;nbsp;还想起了谢善淩抱着谢府里刚满月的小猫来送给他。
nbsp;nbsp;nbsp;nbsp;母妃不许他养,他不便说,就只是婉拒,说不能随意收受别人家的小猫。谢善淩却说家里的猫都是自己的,自己喜欢谁就送给谁。
nbsp;nbsp;nbsp;nbsp;看着谢善淩热诚亲近的样子,他不知如何推辞,也不想推辞,只好收下,将温热的软软的小猫藏在宫中某处,每日偷偷地去照看。其实他是很喜欢的。
nbsp;nbsp;nbsp;nbsp;可惜好景不长,还是被母妃发现了。母妃逼着他亲手杀掉了这只小猫。
nbsp;nbsp;nbsp;nbsp;但是仔细想想,好像母妃没说过让他杀掉这只小猫,她只是发火打了他一顿,说他不争气,说以后随他去,她不管了。
nbsp;nbsp;nbsp;nbsp;那之后许多天果然她再没管他,一句话也不理他,他自己捱不过去,就杀了这只小猫向母妃示诚,母妃因此原谅了他。
nbsp;nbsp;nbsp;nbsp;这么想来,似乎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顾裕泽垂眸,端起毒酒凑到嘴边,姿态端庄从容,似乎在赴宴饮酒,这是他自幼被标尺调教出来的皇子仪态。
nbsp;nbsp;nbsp;nbsp;他略微地迟疑了一瞬,睫毛轻颤,想要再看一眼谢善淩,却终究没有抬眼,将酒一饮而尽,结束自己这只有过假象的可笑一生。
nbsp;nbsp;nbsp;nbsp;作者有话要说:
nbsp;nbsp;nbsp;nbsp;记上,一千五。大家开始想想福利番外想看啥哈,可点播,但不会点啥都写,选择性写。
nbsp;nbsp;nbsp;nbsp;第134章
nbsp;nbsp;nbsp;nbsp;◎如今那些恶人都已遭受了报应,趁着江泊润也在,带上他来到唐献仪坟前告诉近来的种种事以慰他在天之灵,顺便除除草。◎
nbsp;nbsp;nbsp;nbsp;当年唐献仪遭受诬陷并牵连全家,原本连墓地墓碑都没有,扔到了乱葬岗。
nbsp;nbsp;nbsp;nbsp;谢善淩问询从外地赶回,花钱请人为唐献仪操办后事,别人只知唐献仪是罪人,而且看表面上是得罪了三皇子,更是不敢赚这钱,怕有命挣没命花。
nbsp;nbsp;nbsp;nbsp;谢善淩和陈贤直打算自己动手时,顾裕泽假惺惺地派人来帮忙。
nbsp;nbsp;nbsp;nbsp;当时谢善淩已经知晓了真相,本不想让他们污染了唐献仪及家人的尸骨,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该是他们出力。
nbsp;nbsp;nbsp;nbsp;何况,死者已矣,要紧的是早日安葬,若就自己和陈贤直两人,不知得做到什么时候去,天热,已经有些腐烂了。
nbsp;nbsp;nbsp;nbsp;因而就默许了。
nbsp;nbsp;nbsp;nbsp;但终究只是草草下葬,在京郊一处荒芜的坟场,这些年只有谢善淩和陈贤直来看他,为他除去坟头总生不完的野草,供奉一些东西。
nbsp;nbsp;nbsp;nbsp;谢善淩想过略微整修一下唐献仪的坟,至少面上一层换上熟土,这样就不会再生杂草,但陈贤直说长点儿也好,看着有些生机。
nbsp;nbsp;nbsp;nbsp;两人总不好在家里供唐献仪的牌位,这也没个说法,就一年来个一两回,没别人来,唐献仪独自待着恐怕寂寞。他生前是那么好热闹的一个人。
nbsp;nbsp;nbsp;nbsp;谢善淩听到这话,回想起唐献仪生前种种鲜活模样,当即就哭了一场。
nbsp;nbsp;nbsp;nbsp;如今那些恶人都已遭受了报应,趁着江泊润也在,带上他来到唐献仪坟前告诉近来的种种事以慰他在天之灵,顺便除除草。
nbsp;nbsp;nbsp;nbsp;热闹归热闹,来了就还是整一整,一年到头总得有那么十天半个月的体面样子,唐献仪也是很爱排场的。
nbsp;nbsp;nbsp;nbsp;谢善淩连根拔出一根野草来,看了看,说:“还是给他坟弄弄吧,修葺一番,以前是被压着不让,如今都给他家平反了。”
nbsp;nbsp;nbsp;nbsp;顾望笙登基后接连发布了许多旨意,其中便有许多为从前蒙冤受难之人翻案正名的。
nbsp;nbsp;nbsp;nbsp;一则,自是出于良心公义;二则,是为了体现得位之正,揭露前朝残害忠良的累累罪行,稳固新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