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专辑,只要质量出众,国外也能卖一点,当然,前提是要有名气。
名气怎么来?
从杂志来。
国外的音乐体系发展相对成熟,不论是多小众的音乐,都有一批拥趸,他们也有固定的接受信息的渠道。
在国外卖,那是按照叨乐计费,卖一张能顶国内十张。
所以。
还是得赚钱啊。
那七万多的版税根本不禁花,倒不是日常开支不够,即便家里多了一个孩子,他们一家一个月的开支也就1-2000块钱。
真正贵的是各种乐器的购买。
乐器这玩意吧,一分钱一分货,几百块的东西和几千块的,质感绝对不一样。
几千和几万的,又不一样。
至于几万和几十万、几百万的,差距倒也没那么大,只要不是那种追究极致,且不差钱的人,一两万和十几万的,差别不大。
但一两万,也贵啊。
吉他不是买一把就行,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电吉他,都叫吉他,内里却天差地别。
不同产地、不同材质的吉他,音色也不一样。
类似的乐器,同样一种吉他,不同的产地,人耳可能听不出区别,但录音就不一样了。
设备是客观的。
一点狭小的区别都能被放大。
所以。
那些歌手、音乐人买一大堆吉他,不全是装杯,很多都是有明确的作用。
同理。
不同的电吉他产商生产的东西,也不一样。
音乐形式的进步,说白了是‘音色”的进步,摇滚乐当初大行其道,靠的就是‘音色”的进步。
搭配不同的效果器、音箱,能产生有别于古典乐器的音色。
未来电子乐大行其道,也是如此。
电子音乐的音色,远比摇滚乐更多,不同的合成组合,能够产出无数种特别的音色。
一周后。
李杰来到公司,他准备跟张裴仁商量一下下张专辑的方向。
然而,看到他列出的那一大堆单子,张裴仁只觉得头大。
电子音乐是个无底洞啊!
那一大串合成器,单个价值不高,但全部买下来,贵啊。
除了合成器,还有一大堆其他乐器。
张裴仁估摸了一下,如果全部买齐,可能要花个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纯器乐啊。”
张裴仁揉了揉眉心。
“这种风格的受众更少,卡子,我不怀疑你的功底,但魔岩唱片归根到底还是一家商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