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他轻拍沈青池后脑:“赶紧起来,忘了还要上朝吗?别告诉我你突然染上了赖床的毛病。”
nbsp;nbsp;nbsp;nbsp;“不赖床……”
nbsp;nbsp;nbsp;nbsp;沈青池咕哝了一句,忽然察觉身边有旁人的视线,惺忪的眸子瞬间凌厉起来,目光冷冷扫出帷幕外,直到看见是择青,才稍微放柔。
nbsp;nbsp;nbsp;nbsp;人也跟着清醒了。
nbsp;nbsp;nbsp;nbsp;他睡在外侧,被子一掀就能下床,顺手将下意识要跟着下去的连雨年按回原位。
nbsp;nbsp;nbsp;nbsp;“再睡会儿。”沈青池清了清干哑的嗓子,“下朝回来陪你吃早饭。”
nbsp;nbsp;nbsp;nbsp;连雨年确实也困着,顺势躺好,把被子往身上一裹,垂着眼皮说:“去吧去吧,早饭你自己吃,午时再来叫我。”
nbsp;nbsp;nbsp;nbsp;一声低哑的轻笑滑过耳畔,连雨年还来不及分辨笑声里的细微情绪,便又沉进梦乡。
nbsp;nbsp;nbsp;nbsp;这回倒是睡实了。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沈青池抽出一上午的时间专门应付那群“碎嘴子”御史,该打的打,该拉的拉,干脆利落地化雷霆风暴为和风细雨,再将朝臣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政事上去。
nbsp;nbsp;nbsp;nbsp;这套流程他都做熟了。
nbsp;nbsp;nbsp;nbsp;下朝后,沈青池领着丞相和司天监回安和殿续摊,张相与宁监主两个毫不搭边的一品大臣面面相觑,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有什么事能把他们联系到一起。
nbsp;nbsp;nbsp;nbsp;“坐。”沈青池道,“今日找你们过来,主要是想问宁监主一些事。”
nbsp;nbsp;nbsp;nbsp;张相:“……?”
nbsp;nbsp;nbsp;nbsp;宁监主:“啊?”
nbsp;nbsp;nbsp;nbsp;丞相张庭岳,进士出身,不惑之年,沐浴着圣人言长大成人的铁杆务实派,和司天监这种满口星辰轨迹、王朝气运的务虚派几乎没有交集,虽无矛盾反感,却也一直秉承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nbsp;nbsp;nbsp;nbsp;至于司天监主宁殊落,道门出身,也是个务实派,通天文、识地理、知星象,参与过大盛朝地图、星图、时令图的总结、编撰与绘制,平日里深居简出,无召绝不出司天监大门,和张相没什么往来,自然也不会同他解释自己干的并非怪力乱神之事。
nbsp;nbsp;nbsp;nbsp;但无论如何,二人的职务没有重合的地方,乍然被召到一块儿,也怨不得他们困惑和心惊。
nbsp;nbsp;nbsp;nbsp;见他们满脸不解地落座,沈青池不急着解释,从弹劾折子与选秀折子里挑拣出两份地方奏折,让择青拿给他们。
nbsp;nbsp;nbsp;nbsp;二人交替看过,仍是不明所以。
nbsp;nbsp;nbsp;nbsp;“陛下。”宁殊落拱手,“臣愚钝,有话还请直问。”
nbsp;nbsp;nbsp;nbsp;这两份折子无甚出奇,一份是淮北道知府的请安折,一份是淮南道知府的讨钱折,前者词藻华丽,花团锦簇;后者简练平实,直击重点。但中心思想一致,都是哭穷。
nbsp;nbsp;nbsp;nbsp;类似的奏折年年都有,甚至是按月、按季来的,纵然张庭岳和宁殊落聪明似鬼,也没法儿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猜出沈青池的想法。
nbsp;nbsp;nbsp;nbsp;沈青池屈指轻敲桌面:“淮南淮北地处东北,近几年雨雪都少,入夏就闹旱灾,没有一季收成是满的,年年都需要朝廷拨款赈济。这讨钱折子常见,可今年来得有点晚,事出反常,所以朕想问问宁监主,这两处今年的旱情如何?”
nbsp;nbsp;nbsp;nbsp;终于听到具体问题,宁殊落松了口气:“有赖陛下圣明,淮南淮北今年的旱情相较往年不算严重,夏季虽然干得厉害,入秋后却下了不少场雨,尤其是十月,更是连下三场大雨,大大缓解了灾情,今年收成预计能比去年高上三成。”
nbsp;nbsp;nbsp;nbsp;闻言,沈青池扫了眼折子末尾的成文时间——九月初三。
nbsp;nbsp;nbsp;nbsp;八月入秋,九月写的折子,十月才到。
nbsp;nbsp;nbsp;nbsp;这三个月淮南淮北都有下雨,灾情并不严重,难怪他昨晚看的时候,总感觉行文间有些例行公事的敷衍味道。
nbsp;nbsp;nbsp;nbsp;旱灾缓解,于百姓、于朝廷都是幸事,沈青池的眉头却微微皱起,那种事出反常必有妖的预感更深了些。
nbsp;nbsp;nbsp;nbsp;“宁监主可知这两地今年为何多雨?”
nbsp;nbsp;nbsp;nbsp;“这……”宁殊落一怔,“臣并未实地考察过,详细原因不明。不过连年干旱后突逢多雨的例子也不少,我朝第二任司天监主就曾记载,‘临川,近漠北,大旱三年,灾连十地,越明年,多雨,灾情始解,后又反复’。淮南与淮北大抵也是这个情况……”
nbsp;nbsp;nbsp;nbsp;有史可循,听上去似乎符合常理。
nbsp;nbsp;nbsp;nbsp;但考虑到淮南淮北与临川的区别,宁殊落说到最后,自己也犹疑起来。
nbsp;nbsp;nbsp;nbsp;漠北是大盛北方的国境线,苦寒之地,黄沙绵延千里。临川北面靠近漠北,南边毗邻青切江,有干旱区域,也有水汽充沛的地方,青切江雨多、水位上涨的年份里,带动临川全境的降雨情况也不足为奇。
nbsp;nbsp;nbsp;nbsp;淮南淮北位于东北地区,以淮河为界,跟南方隔着一片山脉,南面湿润的风吹不过去,却正迎着漠北的风沙,两岸旱涝都只能托赖淮河的涨落。
nbsp;nbsp;nbsp;nbsp;大盛总共三条大河,黄河、淮河、青切江,都是宁殊落重点关注的对象。黄河水量大,流经之地降水多,经常决堤;淮河与青切江则与之相反,水位连年下降,偶尔还会断流。
nbsp;nbsp;nbsp;nbsp;这三条河流几乎覆盖大盛全境,起伏涨落皆牵动无数人命脉。而据他所知,青切江今年没有涨潮,入秋之后水位不增反降,跟降雨情况全然搭不上边。
nbsp;nbsp;nbsp;nbsp;想到这里,宁殊落脸色微变,沈青池心头那点不安顺着言语攀爬过来,在他心底生根发芽,长成了擎天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