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在第二天的时候,戚继光就率领他部下的水师舰船和监军太监雨化田离开了伏波城,朝着双屿卫而去了。
数日后,俞大猷这边的监军万俞楼也抵达伏波城。
这位年约三十的太监举止沉稳,与俞大猷见礼后,便立刻投入到他的工作之中。
“俞大帅,这是兵部调拨的火炮清单。”
万俞楼递上文书,又继续说道:“另外还有一批大明兵工制造的新炮十门,专为对付红毛番的夹板船。”
俞大猷仔细查验,发现军械粮草不仅一应俱全,甚至比预期还要充足,也不禁感慨:“万公公办事如此周到,本将代全军将士谢过。”
万俞楼谦逊道:“大帅言重了。咱家虽不通军事,但后勤保障定当尽力。雨公公特意交代,要确保将士们衣食无忧,才能守好海疆。”
与此同时,戚继光已在双屿卫展开防务建设。岛上原有的倭寇巢穴被改建成军营,高处新建了望塔。雨化田亲自监督粮饷发放,确保每一文钱都用在刀刃上。
“大帅,琉球使者求见。”
亲兵统领戚金前来禀报。
戚继光在临时军帐中接见了使者。那琉球人恭敬行礼:“禀大帅,近日有日本船只频繁出现在我国海域,疑似在测绘海图。我国王特遣小人前来禀报。”
戚继光眉头微蹙:“可知是哪家大名所为?”
“据查是九州岛津氏的人。”使者答道,“更奇怪的是,船上还有红头发的外国人。”
这个消息令戚继光警觉起来。日本诸侯与西洋人勾结,绝非好事。他立即修书一封,派快船送往伏波城,同时正式呈报朝廷。
半月后,伏波城也传来消息。俞大猷在公文中写道:“南洋巡逻舰队在婆罗洲以北发现三艘荷兰战舰,已加强该海域巡逻。另据吕宋华人商贾禀报,西班牙人正与当地土酋结盟,意图不明。“
两位大帅通过正式渠道频繁交换情报,每次都抄送监军和朝廷,一切行事光明磊落。雨化田与万俞楼也恪尽职守,将海防需求及时上报朝廷,争取更多支持。
这一日,戚继光正在双屿卫校场检阅新训练的火枪队。这支三百人的精锐全部装备最新式的鸟铳,正在进行海上移动靶射击训练。
“报!”
传令兵飞奔而来,“大帅,浙江转来朝廷谕令!”
戚继光展开文书,是兵部对近日军情的回复:“。着戚继光加强琉球海域巡逻,必要时可派使节警告日本诸侯;俞大猷部继续监视荷兰动向,但不得主动挑衅”
文书末尾还特别批示:“两镇水师若有重大敌情,可相机行事,事后具奏即可。”
这给了两位大帅一定的临机决断权。戚继光立即召集众将议事:“即日起,巡逻范围扩大至琉球以北,特别留意任何日本与西洋人接触的迹象。”
在伏波城,俞大猷也收到了相同旨意。他与万俞楼商议后,决定组建一支快速反应船队:“选十艘最快的战船,配备精兵,常驻南海中部,一旦发现敌情,可立即应对。”
万俞楼补充道:“咱家已奏请朝廷,在琼州增设补给站,方便船队长期巡逻。”
时光如水,转眼三个月过去。
在这期间,两位大帅各自完善了防务体系:戚继光在双屿卫建立了完善的海防预警系统,训练水师掌握了新式火器的使用;俞大猷则加固了伏波城防御,组建了机动舰队。
这一日,戚继光正在查看新到的海图,戚金匆匆进来:“大帅,巡逻船带回一个重要俘虏!”
原来是一艘日本关船在巡逻海域被截获,船上除日本水手外,还有一名荷兰军官。经过审问,一个惊人的阴谋浮出水面:倭国本岛的几位大名正与荷兰人密谋,准备联合进攻明朝沿海,以报之前的耻辱。
戚继光立即写就紧急军报,派快船分送朝廷和伏波城。他在文中建议:“。请命俞大猷部加强戒备,防止红毛番声东击西”
当这份军报送达伏波城时,俞大猷正在校场观看新式火炮试射。读罢军报,他面色凝重:“果然不出所料!“转身对万俞楼道,“请公公立即奏请朝廷增派援军,同时我们得做好应战准备。”
万俞楼肃然道:“大帅放心,咱家这就去办。另外,要不要先派几艘战船北上支援戚大帅?”
俞大猷摇头道:“未得朝廷明令,不可擅自调动主力。但可以加强巡逻,确保南洋无事,让戚大帅无后顾之忧。”
——————
求月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