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北伐先锋军,如同一条黑色的长龙,在广袤的草原上蜿蜒前行。
蒙恬端坐于战马之上,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四周起伏不定的地形。
与匈奴骑兵来去如风的迅捷相比,秦军的行军速度确实相对缓慢。
尽管改良的四轮马车极大地提升了辎重运输效率,但庞大的步兵队伍和沉重的床弩、黑龙炎等器械,注定了他们无法像草原雄鹰般自由翱翔。
正如蒙恬所预料的那样,匈奴主力并未选择与秦军正面决战,而是充分发挥其骑兵的机动优势,化整为零,不断骚扰秦军的侧翼和后勤线。
草原深处,冷箭时常从意想不到的方向飞来,袭扰着秦军的队伍;
夜间,突如其来的小股骑兵冲营,虽未能造成实质性破坏,却如跗骨之蛆般令人不胜其烦。
“将军,斥候回报,我军粮草押运队在西南方向遭到小股匈奴骑兵袭扰,损失不大,但敌军已经远遁。”一名传令兵急步上前禀报。
蒙恬听闻,眉头微微皱起。
这是草原战争最令人头痛之处,匈奴骑兵如同草原上的狼群,狡猾而难以捉摸。
在如此广阔的地域,想要彻底清除这些骚扰,无异于大海捞针。
即便有新式武器,在茫茫草原上,它们也难以发挥出在阵地防御中的那种决定性作用。
补给线,依然是秦军最脆弱的环节。
然而,蒙恬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
他并未因此陷入被动,而是充分利用罗网提前收集到的情报,以及他对匈奴习性的了解,预测着敌军可能的骚扰方向。
他下令组建了一支支小型机动部队,配备了轻便的黑龙炎和改良的秦弩,在预测方向提前设伏。
“匈奴人贪婪,尤其喜爱劫掠粮草辎重。”
蒙恬看着沙盘,眼神沉静,“他们不会白白浪费气力进行无意义的骚扰。每一次袭扰,都必然伴随着劫掠的目的。根据罗网传来的消息,近期草原南部水源减少,部分部落缺粮。他们对我军的粮草辎重,必然是垂涎三尺。”
利用匈奴的贪婪,蒙恬成功地在几次袭扰中设下陷阱。
当小股匈奴骑兵以为得手,兴高采烈地扑向粮草队时,早已埋伏在侧的小型机动部队会突然杀出,用简易的防御工事短暂阻滞其冲锋,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喷射黑龙炎。
那火焰瞬间点燃了草原上的干草,形成一道火墙,将匈奴骑兵与粮草队隔离开来。
随后的秦弩攒射,更是让那些贪婪的骑兵付出血的代价。
虽然未能全歼,但也有效减少了损失,并对匈奴造成了震慑。
在千里之外的咸阳,将闾通过罗网源源不断地收到前线的战报,以及蒙恬的应对策略。
“蒙将军果然老成持重,应对得当。”
将闾看着汇总的情报,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他深知草原作战的艰辛,但这也正是新式武器最好的练兵场。
他拿起笔,在绢帛上写下新的指示,通过罗网的秘密渠道送往前线。
除了对蒙恬指挥的赞许,他更提出了更具颠覆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