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双梅说道:“原来怀少侠是康亲王的世子,这么说来,我应该称怀少侠世兄。”韦双梅听父亲韦小宝说过,他跟康亲王是结义兄弟,从这层关系上来说,康亲王的儿子,自然她要称世兄。
怀远满脸的喜悦之色:“能够在华山与世妹相遇,真的是吉星高照。”
旁边的周乾安心想,康亲王跟韦小宝果然关系不一般。他万万没想到,韦双梅竟然是韦小宝的女儿。韦小宝当年重情重义,公然抗旨,私下放跑了天地会、云南沐王府的人,这事在江湖上传为美谈,人们纷纷夸赞韦小宝真不愧是一条好汉。
江湖上的人,最重的就是一个义字,韦双梅上华山,剪除了孙仲君,这件事本身也是出于她对华山派的义。如若不然,袁承志早就离开了华山,他的门下可以不把自己当华山派的人,也没必要非要管华山派的事。
这才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有一个重情重义的父亲,这才有了同样重情重义的女儿。
有个问题韦双梅觉得很奇怪,便问道:“世兄,皇上怎么知道我的父亲尚在人世?”
“哦,是这样的。据父王所说,韦女侠曾经画了一幅画,由地方官呈交给了皇上,画的是什么,没人知道,只知道画上写了韦小宝三个字,皇上据此判断,韦女侠便是韦大人的千金,而韦大人一定尚在人世。”
“原来是这样。”韦双梅沉吟道。
“还有,自从韦大人全家隐遁之后,皇上一直在派人寻找韦大人的下落,负责这事的便是父王。”
“你的意思是说,皇上一直在找我的父亲?”韦双梅拿眼睛望着怀远。
“是的,都二十多年了,派了无数的人前去寻找,连俄罗斯都去了,就是不见韦大人的踪影。”
“皇上为什么要找我的父亲?”
“皇上始终难忘与韦大人的友情,据皇上身边的太监对父王说,皇上经常一个人思念韦大人。韦大人当年在宫里居住的地方,至今都还保留着,派有专人管理,皇帝实在太思念韦大人了,便会到韦大人当年住的地方坐坐。”
韦双梅叹了口气:“唉,父亲当年若不是夹在皇上与天地会之间没法做人,也不会离开京城。实际上,父亲也是经常思念皇上,他们之间自小建立起的友情谁都忘不了。”
怀远感叹道:“是啊,不说皇上了,就连我的父王、索额图索大人、多隆多大人,韦大人当年的那些故旧,也时常怀念韦大人。”
沉默了一会,韦双梅对怀远说道:“不过,我现在也不知道父亲是怎么考虑的,在没征得他老人家的同意之前,还不能将他的行踪告诉你,还要请世兄原宥。不过,请世兄启奏皇上,就说我父亲活得好好的,终有一天,我父亲会到紫禁城给皇上请安。”
怀远显得有些失望,但韦双梅说的,也是人之常情,确实也不能勉强:“那好吧,也请世妹转达世叔,皇上和父王非常想念他。”
韦双梅说道:“不过,世兄要找的人不是我。”
怀远眼睛都大了:“你不是韦女侠?”
韦双梅说道:“说我是韦女侠,也未尝不可,但世兄要找的是我的妹妹韦珂珂,而不是我。因为,破获双龙会的事不是我干的,一定是她干的。”
“哦,原来是这样。那我冒昧问一句,韦珂珂的功夫跟你相比如何?”
“不在我之下。”
怀远没觉得什么,周乾安却是大吃一惊,真没想到,同胞姐妹,都是武林中的绝顶高手,这可是从来没听说过的事,不知她们是有神相助还是怎么的,为何都能练成绝世的武功。
虽然没找到韦珂珂,却找到了韦双梅,至少来说,知道了两件事,一是韦小宝确实好好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二是他的后人中出了两个绝顶高手。估计,就算找到了韦珂珂,她的答复也会跟韦双梅一样,暂时不能告诉自己韦小宝的下落。就这么回去,也可以向康亲王交差了。然而,怀远刚出师门,也想到江湖上历练,并希望能够找到韦珂珂。于是,他决定继续寻找韦珂珂。
怀远问过韦双梅,是否知道韦珂珂的行踪,韦双梅说她也不知道,怀远只好一路向南,碰运气。
华山脚下就有一座县城,怀远找到县令,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写了一封家书,让县令派人送往京城。
接到怀远的家书后,康亲王喜形于色,跟福晋说道:“怀远真是好样的,才出去不久,便找到了韦小宝的另一个女儿。”
福晋说道:“还是皇上英明,你找了二十多年,一点韦大人的消息没有,按照皇上的指点,这就打听到了韦大人的消息。”
当康亲王进宫将这事禀报皇上之后,康熙皇帝大喜:“现在见不到小桂子没关系,只要知道他还好好的活着,那就已经很好了。既然他的女儿都这么说了,那他迟早会乖乖的进京来面见朕。”
康亲王见康熙皇帝高兴,顺着他的话说:“皇上,以奴才之见,韦大人还是怕你追究他的责任。”
康熙皇帝一笑:“其实,当初他要是坚决不去剿灭天地会,朕也不会太为难他,因为朕知道这个家伙重情重义,他肯定不会干伤害天地会那些人的事。要说把他逼出京城,还真不是朕的原因,是天地会那些人,他们一心要拥戴韦小宝做总舵主,而韦小宝绝对不会跟朕对着干,两头为难,他是没办法了,这才悄悄逃跑。”
听了康熙皇帝这番话,康亲王明白了,康熙皇帝何尝不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就他跟韦小宝的友情,再有天大的事,康熙皇帝也会放韦小宝一马,不会难为他。
康亲王说道:“皇上,奴才觉得吧,韦大人的两个女儿,一个替皇上破了双龙会,一个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所做的都是对朝廷大有益处的事,可以说是朝廷的功臣,这恐怕都是韦大人指使的。”
康熙皇帝说道:“完全有这种可能,韦小宝这个家伙油腔滑调,在小事上爱算计,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不含糊,是个忠臣。”
听他这么说,康亲王心里踏实了,既然皇上认可他是忠臣,其他的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