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秦淮茹来家里串门,她也不抗拒与之交谈几句,顺便讨教带孩子的心得。
当听到秦淮茹提到林祯接了组装一万个火柴盒的活计时,傻柱笑得眉开眼笑:“秦淮茹,这事儿我本都不好意思讲,你婆婆整日纳鞋底,把鞋底都磨得油亮了,怎么能不伤手呢?嘿!亏得林祯做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善事。”
刘玉华却道:“只怕做善事反倒招人怨。”
秦淮茹笑着回应:“无妨,我妈应该已经开始干活了,等会儿我去给她煮碗姜汤暖暖身子。”
傻柱随手递上一块大姜,“拿去用吧,不用客气,我家有的是。”
话音刚落,小当哭红着眼睛跑了进来。
“娘,奶奶又骂我。”
“怎么回事啊?别哭啦,是不是你又惹麻烦,让人气不过?”
小当摇头哭泣着:“奶奶要躺下睡觉,饭都没吃完,我就问为什么不吃完再睡,她竟然冲我发火,说头疼,还赶我出去。”
刘玉华轻哼一声:“瞧瞧,肯定又是装病!果然不出我所料,八成是在背地里咒骂林祯呢!”
秦淮茹脸上泛起几分难堪:“那我回去看看情况。”
说罢,她拉着小当便离开了。
傻柱不禁感慨:“玉华,你能不能以后说话别那么直白,让人家秦淮茹多难为情啊!”
刘玉华毫不示弱:“我就这样,比你那副臭嘴可好多了!看你不顺眼,憋着呗!”
傻柱听了只能默然。
秦淮茹回屋一看,贾张氏正盖着被子躺着。
“娘,您还打算吃晚饭吗?”
贾张氏充耳不闻。
秦淮茹也不再多言,只是把生姜搁在桌上,随后叫棒梗收拾东西吃饭,“吃完赶紧写作业,别落下功课。”
等饭菜端上桌后,贾张氏默默起身穿衣坐到桌前便吃起来。
晚上这顿饭是玉米面锅饼配稀粥,盘子里是腌萝卜叶,还有些酱豆子。
按理说婆媳二人都是丧偶之人,各自带着孩子,日子应尽可能往好的方向经营。
家里能少抱怨就尽量少抱怨,少争执则家庭更和睦。
尽管日子清苦,但若是家庭关系和谐美满,其乐融融的精神状态远胜物质富足。
可是贾家的情况十分复杂。
秦淮茹有闲钱却舍不得花销,而贾张氏又习惯游手好闲。
婆媳两人各怀私心,纵使如何努力经营这个家庭也难以感受到幸福感。
这次矛盾的导火索便是贾张氏希望提高生活质量,结果却摊上份辛苦差事。
别说一天要糊三百个火柴盒了,就连一百个都不可能按时完成。
贾张氏对此很不满,干脆和秦淮茹打起了冷战,期待秦淮茹主动把这桩火柴盒生意推掉。
她宁愿一辈子啃粗粮,也拒绝动手指干活。
秦淮茹的态度异常坚决:就是要死耗到底,看谁能赢。
毕竟这一万个火柴盒带来的三块多收入,对改善新年生活意义非凡。
于是,这一晚上从开始用餐至结束,贾家上下竟没一个人开口说话。
贾张氏吃完擦了擦嘴,径直回到炕上躺着。
秦淮茹一边刷洗锅碗瓢盆,一边将生姜切片熬成了浓郁的一碗姜汤。
随后她一句话没多说,直接放在桌上,带着小当和槐花去里屋休息。
贾张氏气愤得很,穿上衣服站起来后发现姜汤中未加糖,便吩咐棒梗:“快去你傻叔家借点红糖来,这一大碗姜汤要是不放糖谁咽得下去啊?”
棒梗撅着嘴抗议:“我不去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