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四川按察使岑弘昌,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之后。
皇帝摆摆手,示意二位阁臣离开。
“老臣告退。”
陈秉、郑霞生缓缓退出大殿。
夏日炎热。
但紫禁城常年聚风,殿前不仅风大,还有些阴冷。
陈秉被风吹的眯起眼睛,因为方才跪久了,眼前黑,险些没站稳。
一只苍老的手臂从旁边伸出,扶住了陈秉。
是郑霞生。
两位政敌互相对视,都看懂了彼此眼睛里的疲惫。
是以,他们难得没有针锋相对,就这样互相扶持着,朝内阁走去。
回去的路上,二人各自怔怔出神,谁都没说话。
因为真的太累了。
每一次面圣过后,都是这般累。
郑霞生和陈秉斗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呢?
因为龙椅上那位,处心积虑、想尽办法,逼着他俩斗。
他俩与其说是两位阁老,不如说像是……
被主人拴着脖子,肆意逗弄的两条老狗。
嘉和皇帝不高兴了,尊贵如辅的陈秉,顷刻间就会被罢职归乡。
而今日,察觉到郑霞生和崔岘的关系。
为了再度掌控平衡,嘉和皇帝毫不犹豫踢走董彦,让陈秉担任次辅。
甚至选个老学究去河南‘教训惩戒’崔岘这件事,他都得让陈秉作提议,逼着郑霞生嫉恨陈秉。
都说‘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可十年、二十年寒窗苦读,学圣贤书,到头来给自己套上锁链,整日伏低做狗,谁肯甘心?
陈秉不甘心。
郑霞生也不甘心。
而这种不甘心,在数十年被嘉和皇帝反复磋磨后,变成了——
恨。
是的,恨。
‘忠君报国’这种话,对于大梁文官集团来说,其实才是最大的笑话。
大梁王朝自开国到本朝,已经存在了二百余年。
这二百余年间,皇帝和文官集团,都在互相‘训化’。
作为天下之主,皇帝需要文官们帮忙治理国家,又要防着他们分走权利。
而文官们,早已意识到,想要施展抱负、想要治理天下,皇帝才是那个最大的阻碍。
所以,文官们心目中理想的君主是这样的——
谦逊、温和、有礼、自律、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