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古代识字率都很低,这种有关系的人家,一般都会有钱有势,这么挂出来,吓唬一下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在当时应该还是很有效果的。”
“匾上的这些岁进士和恩进士,其实就是纯粹的假冒伪劣,只是对岁贡生和。。。
天刚蒙蒙亮,周至就被窗外的鸡鸣声唤醒。他睁开眼,看着天花板上斑驳的木梁,脑海中浮现出昨晚和蓝桂云谈合作时的画面。泡菜、陶器、藤编……这些元素在他脑子里来回翻腾,像是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而他自己正站在网中央,等待风起。
他翻身起床,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走出房间。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黄瑞山一个人坐在石凳上抽烟。
“这么早就醒了?”周至走过去坐下。
“睡不着。”黄瑞山把烟头按灭,“我在想,你说的那个品牌,到底要怎么搞?光靠直播和泡菜,怕是撑不起一个店。”
周至笑了笑:“当然不止。我想把会理的手艺带回去,做成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餐饮空间。泡菜是主打,但不是全部。藤椅、陶器、竹编,都是氛围的一部分。还有川菜,我们可以推出‘会理风味’系列,搭配这些老物件,讲一个关于味道和记忆的故事。”
黄瑞山沉吟片刻,点头道:“听起来不错。但你得考虑供应链的问题,泡菜水发酵周期长,批量生产容易出问题。而且,手工制品成本高,定价低了亏本,定价高了没人买。”
“所以我打算先小规模试水。”周至目光坚定,“先找一家小型加工厂,做限量款。然后通过直播带货,测试市场反应。如果反响好,再扩大规模。至于手工制品,可以作为店内陈设,或者定制礼品出售。”
两人正说着,其他人也陆续起床。李老三打着哈欠走出来:“你们俩大清早的就在这儿神神叨叨,啥事啊?”
“聊开店的事。”黄瑞山笑着递给他一支烟。
“开店?”李老三眼睛一亮,“我跟你说,咱们要是真开了店,名字我都想好了??‘乘风食堂’,怎么样?”
“土。”麦小苗从屋里探出头来,“不如叫‘旧时光味馆’,听着有故事感。”
“我觉得‘乘风食记’也不错。”吉列阿紫一边整理背包一边说,“记录味道,也记录旅程。”
几人围坐在一起,边吃早点边讨论店名、菜单、装修风格。阳光洒进院子,照在他们脸上,每个人的神情都带着兴奋与期待。
吃过饭后,一行人再次出发,前往城西集市。今天的集市比昨天更热闹,摊贩们摆出的货物也更加丰富。周至一路走一路看,时不时停下来询问价格或工艺。
在一个卖刺绣的摊位前,他停下了脚步。摊主是个中年妇女,手里正飞针走线,绣着一朵牡丹花。布料是深蓝色的,绣线五彩斑斓,针法细腻,图案栩栩如生。
“这是苏绣?”周至问。
“不是,是我们这边的传统绣法,叫‘彝绣’。”摊主抬头看了他一眼,“我们彝族姑娘从小就会绣,这针脚讲究对称,颜色鲜艳,寓意吉祥。”
周至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果然发现针法与常见的刺绣不同,线条粗犷却富有韵律,色彩浓烈却不杂乱。
“能买吗?”他指着摊子上的一块桌布。
“可以,三百块。”
“行。”周至掏出钱包付了钱,“我还想订制一批,能绣上‘会理味道’四个字吗?”
“可以。”摊主点头,“但得等半个月,手工活急不得。”
“没问题。”周至接过桌布,“那就拜托你了。”
继续往前走,他们在一家卖陶罐的摊位前又停下。周至选了一个釉色温润、造型古朴的泡菜坛子,准备带回去做样品。
“这个坛子可不便宜。”摊主报价八百元。
“值。”周至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逛完集市已是中午,大家肚子都饿了,便找了家面馆吃饭。这家面馆门脸不大,但生意极好,门口排满了本地人。
“这家的牛肉面很有名。”周至点了几碗,“汤底是牛骨熬的,配上自制辣酱,香而不燥。”
几人吃完后纷纷称赞,连一向挑剔的麦小苗都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牛肉面之一。”
饭后回到招待所,周至立刻打开电脑,开始注册商标“会理味道”,并联系了一家小型加工厂,商讨泡菜生产的初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