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原有些意外的是,谭云并未在楼中休息。
而是正在与这些铸币工匠们交谈。
李原倒是有些好奇,这谭姑娘与这些工匠能谈些什么。
于是他便也走了过去。
走近了,便听那位老匠头对谭云说道。
“这位女管事,实不相瞒。”
“我等铸币已算是尽力了。”
“想铸的如同官坊那般细致,没那么容易的。”
那些工匠见李原走了过来,都是纷纷低头躲闪。
他们可是知道,眼前这位年轻英俊的男子,就是这支青原军的主人。
据说还是一位县伯。
哪里是自己这些卑微工匠敢直视的。
李原对谭云问道。
“怎么了,他们可是有什么问题。”
谭云看了铸币工匠们一眼,退了一步,来到李原身边低声说道。
“伯爷您请看。”
手掌中,是一枚刚从工坊箩筐中,取出的私铸“建兴通宝”。
说着又从自己身上,掏出了一枚官铸的正牌“建兴通宝”。
两枚铜钱放到了一起,李原自然是看出了差距。
正版的官铸通宝,不但铜钱的边缘打磨光滑,这字迹更是铸造的非常清晰。
而牛头山工坊中私铸的铜钱,却是边缘粗糙字迹也不甚清晰,好在铜料还算扎实。
谭云对李原解释道。
“伯爷您不知晓。”
“这天下的铜钱,商贾之人最是了解。”
“咱大梁市井间流通的钱。”
“官钱不过四成,私钱却足有六成。”
“这私钱中又大多是劣币。”
“常常是两钱劣币抵一钱的官币,甚至三钱抵一钱的事情也是常见。”
“那些劣币大多是掺了过多的铅铁,用料极差。”
“有的甚至是一掰便碎。”
“而这牛头山工坊铸出来的私钱,用料没有问题。”
“只是工艺很差。”
“在北川使用到还好说,要是运到了他处。”
“人家计较起来,大抵这私钱一贯能抵官币七百到八百钱。”
“我们这钱用料与官币大抵不差,所缺的不过是工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