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捎上了师母。
锦衣夜行吗?答案是没有。
连老师家的条件是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并没有富到流油。
第一分钱还是得掂量着花。
来到古城,最实惠的还是小店子。
最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是血鸭。
关于血鸭,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有一家人准备宴请宾客,但时间有点仓促,客人都到了,鸭子的毛还没拔光。
主人家灵机一动,将鸭血直接淋在快出锅的鸭子身上,一道传世的名菜就这么诞生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古城这里的做法也说不上是正宗。
但却是一道很实惠的菜品。
作为符合当地人的一道传统菜,又不是很贵,当然是每次都要点的。
每次连老师来,连中天都会保持沉默,把选择权交给连老师。
在学校食堂吃久了,就会腻。即使连中天喜欢吃食堂外的红油辣椒米线,也会要求老板加辣椒加骨头,但正在长身体的连中天还总是没有吃得过瘾的感觉。
此时,学校里兴起了一股老乡风,甚至有的同学为了联络感情,而加入了某些组织,学校方面当然并不知情,不然,会有人会因此而被开除的。
连老师和师母的到来,的确可以给连中天一定的温暖,但他们走后,还得连中天一个人独自面对,接下来的日子还照样是无尽空虚。
这时,学校的日子又回归到了无奈的鸡毛蒜皮。
比如,明明是在长身体的连中天,却学起了女生减肥,买了一个小铁皮碗,每餐只吃少量的食物。完全把同学都看傻了。
无聊的时光怎么打发,连中天发现同学们都在晚饭后去隔壁的烟厂散步,大家三五成群走在橘红色的路灯下,灯影迷离,就像是同学们的前途一样,十分的迷茫。
这时,学校里组织了一场看电影活动,地点就在烟厂的工人文化宫,在偌大的会场里支起一个巨大的银幕,故事讲的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故事。
那个年纪的连中天自然是不懂感情这件事的,只是懵懂地感知到一二而已,也不会有白雪公主来到他所在的生活空间,所以,对于电影,除了好看的画面而外,似乎无感。
电影很晚才散场,出得工人文化宫,灯光十分的白,白得像白天。
往学校走的林荫道两边,灯光可以用惨白来形容,似乎是在形容连中天此时的心情。
接下来的日子,连中天随着老师的节奏,完成了中专的学业,也谈不上优秀,毕竟没有了就业的压力,学习上的动力还是略显得不足的。只是快到了毕业之际,老师和同学们也就关注起就业的问题了。
形势还算对连中天十分的有利,他所在的地方就业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在家里等了大概一年时间,总算是安排了下来,也算是一场虚惊。
快毕业了,平时同学们有点小矛盾什么的,都不会太计较,除非是有很大的仇恨,才会在毕业后很多年都记住。
很多平时都不敢说出来的暗恋,也都会因为快要离别而变得大胆地说了出来。尤其是毕业前夜,大家都买好了各自回去的车票,只等天亮就要各奔东西了,全班的同学就都在教室里临时性地呆着,借着窗外橘黄的灯光,男女同学共寝一室,大家和衣而坐,似睡非睡,感受着彼此的气息。却只因为胆小而都没有说出口,有很多的同学直到几十年后,也都没有说出口,也许对方知道他彼时的心意,但终究是将这份感情烂在了心底。
次日清晨,同学们都拖着皮箱,在坑洼不平的沥青马路上奔跑,为的就是那一趟惟一回老家的车。
计算机班的同学还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差别仪式,只是搞到一半就被学校方面叫停了。
而连中天也通过书包,将这边的信息传递给了遥远的北边,那个一直关心着自己的将军。
接下来的故事,将以新的书本为载体,重新讲给读者们听,此书写到此,暂告一段落,期待有机会我们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