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国舅爷瞧着当真不一样了,从前糊涂莽撞的,哪会有这样多的礼数。”琳琅望着那隽瘦的背影发叹。
钟薏浅笑着回应:“是啊,确实同以前不一样了。”
看来这卫昭是有些本事的,将他送去国子监还真没做错。
---
三秋将尽,元冬始尹。
窗外的海棠树只剩枯黄的枝桠,偶有飞来的鸟雀立在枯枝上叽叽喳喳地叫几声,又振翅飞走。
钟薏坐在明亮的窗前,摩挲着那厚厚一摞信封出神,神情有些沉重。
以往每个月卫昭都会来信,上回他来信抱怨她不担心他,她便回信好好哄了哄,又叮嘱他安心作战,所以不存在他赌气发恼这一茬。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连续三月只字未回呢?这很难不让她多想。
难道是失了手?攻打不成反被人端了老巢,全军覆没了?
想到这她倏然脸色发白,只觉胸口闷得慌,又默默地安慰着自己。
不会的,不会的。
京城十万精兵,加之雍州冀州二十万,又有宸王在呢,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此。
再说了,若情况当真那样危急,便早该有人回京报信增援了,哪会如现下这般安静?
她不该自己吓自己,不该。
这般想着,钟薏心里好受许多,她数了数手里的信,整整八封,将其理好工整地放进了屉子里。
事实证明,钟薏是杞人忧天了,因为就在这个月底,她又重新收到了卫昭的来信。
信上说楼兰已破,北狄已亡,他们不日便会班师回京。
看见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钟薏长舒了一口气,畅快的心情也在此时冲淡了她对那太后的不满。
她将信交给琳琅,让她去慈宁宫报个平安。
这一年的除夕似乎喜事格外多,前有卫昭灭北狄,后有蒋轻舟成亲,钟薏且乐呵不过来呢。
“欸,没成想啊没成想啊!这蒋姑娘是何时同卫大人摸到一处去了?”
钟薏瞧着蒋轻舟送进宫的喜帖,笑得见牙不见眼。
琳琅一听这话可就来劲儿了,要知道她每日里除了同钟薏厮混,干得最多的事便是与她那些宫娥小姐妹扯谈宫里宫外的八卦。
一听钟薏不知道,她一脸兴奋地给她分享。
“娘娘不知道,蒋大人和卫大人同在大理寺任职,是日久生情的呢!而且奴婢还听说。。。。。”
讲到此处,琳琅压低了声音,嘴都咧到了耳朵根,小脸还有些异样的红。
“听说是蒋姑娘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主动问卫大人喜不喜欢她,竟没想卫大人也红了脸,小声地说了句喜欢,之后二人有没有。。。。。。便不得而知了。”
钟薏愕然地瞧着琳琅挤眉弄眼,满眼惊惑:“不是?你知道得这么详细,她俩坦白心意时你不会在一旁瞧着罢?”
琳琅立时收了笑,正色道:“怎么可能啊娘娘!我有个同乡在司器局当差,她常跟她师傅出宫去,这才从外头听来的。”
钟薏哦了一声,又瞧起手中的喜贴来。
她没瞧错,这蒋姑娘是个大胆的,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大胆。
三日后,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