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认真的摩挲着有些残破的瓦片,满怀感激的将那瓦片收进怀里,笑道:“阿弥陀佛,有了这枚瓦片,寺庙日后不会被雨水打湿的地方便多了一处,施主功德无量。”
这时,那些富商继续哀求,甚至有人愤怒的质问。
“老师傅,我等诚心供奉,无论是瓦片青砖亦或者立顶大柱,都是一等一的好货色,也都是我等诚心,老师傅为何视而不见,难不成是我等不配供奉我佛?”
“阿弥陀佛。”
老僧转过身,诚恳的双手合十行礼,道:“老僧自五年前发愿,要在此地建寺,供奉我佛香火,也教此地善信施主有一祈祷善地。”
“此寺,该由此地无数施主善信共同建立,无论贫富,男女,善恶,都该一视同仁。”
“老僧若将诸位施主供奉尽数收下,明日便会有一尊宏伟美观的寺庙拔地而起,老僧也绝不怀疑诸位施主的善心和能力。”
“但,这就失却了老僧建庙初心,此地之庙,该是万千信众施主之庙,而非几家几姓之庙。”
老僧说罢,再次躬身行礼,走到那几个马车前,依次拿出一片瓦,一块砖,赞一下瓦片的精致,又赞一声青砖的坚固。
而后小心的收进怀中。
“诸位施主,有此一砖一瓦,诚心便已经足备,余者货物,诸位施主该行本业,贩卖给需要之人,也为自己赚来资财养家,如此才是正正善道。”
“阿弥陀佛……”
老僧再次行礼,朝着远处走去,步履有些蹒跚,但一双眼睛里却带着温润的光。
姜临和风洛与那老僧擦肩而过,老僧身后不远处,是那几个泪流满面,双手合十相送的富商。
姜临目送那老僧远去,轻声道:“施主一粒米,胜过须弥山。”
说着又感叹道:“道济禅师金玉良言,诚不欺我也。”
风洛也感叹道:“无论是佛门还是道门,归根结底都是劝人向善的堂皇正道。”
姜临却说道:“但无论是道门还是佛门,内里都有腌臜,都有污浊。”
别看姜临出道以来,破坏了不少佛门的计划,其中也不乏腌臜污浊之事,但这并不是说,道门就是干干净净的。
只是从姜临的视角所做的事情里,没有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了。
要知道,即便是在黑律法师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法师,所做的事情是完全针对道门内部的腌臜的。
黑律法师们斩落的道门有罪之人的头颅,也是滚滚如水。
只不过相对起来,道门的底线稍微比佛门高那么一点点而已。
道佛一直都有一定的默契,也都有着默认的底线。
打破这个底线的人,不管是道还是佛,都会被严惩不贷。
“哎呀呀,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能听到有人夸老和尚。”
正在这时,一个懒散的声音传到了姜临的耳朵里。
姜临并不意外,只是转身过,看向了声音的来处。
一位衣衫褴褛,戴着一顶有些小的僧帽,露出后脑一片头发茬的老和尚。
老和尚摇晃着一个破破烂烂的蒲扇,见姜临看过来,便摇头晃脑的笑了笑,算是打过了招呼。
“姜小道友,许久不见嘞。”
姜临见了这位熟悉的禅师,却并未拱手相迎,反而是眯了眯眼睛,问道:“敢问这位大师,不知贫道该称呼您为道济,还是……降龙?”
风洛也看着眼前的老和尚,在风洛的眼中,这老和尚看似平平无奇,但实则却好似有苍龙潜于身中,仿佛下一刻就会腾空而起。
太乙金仙,而且还是太乙金仙中的顶尖存在。
风洛能看出来,姜临自然也能看出来。
这也正是姜临那一问的原因所在。
真正的道济禅师,或者说,姜临认识的道济禅师,是降龙罗汉的转世,但也不是,因为降龙罗汉在转世为道济禅师的时候,将自身的一切,包括果位,舍利,莲台在内,一切能证明降龙罗汉身份的,与降龙罗汉有关的因果,都放在了大雷音寺。
是最彻底,最不可逆的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