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点头道:“少主所言极是。如今之计,我们一方面要派人前往东吴,澄清事实;另一方面,需加强边境防备,以防曹魏趁机进攻。”
刘璿当即修书一封,派能言善辩的邓芝前往东吴。邓芝日夜兼程,赶到建业后,却被拒之门外。吴王根本不愿见他,还命人传话,让蜀汉为边境之事道歉,并赔偿损失。
邓芝无奈,只好在驿馆等待机会。他暗中联系东吴朝中的一些大臣,向他们说明其中利害关系。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说动了几位大臣,他们在吴王面前为蜀汉求情,劝吴王不要中了曹魏的离间计。
吴王的态度稍有缓和,但仍心存疑虑。就在此时,曹魏的大军已经开始向蜀汉边境移动。钟会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直逼汉中。
刘璿接到战报,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曹魏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他看着营帐中神色凝重的将领们,大声说道,“姜维将军,你率领五万大军,镇守汉中,务必挡住钟会的进攻。”
“末将遵命!”姜维抱拳领命。
“霍弋将军,你带领三万大军,在侧翼埋伏,若魏军有破绽,立即出击。”
“是!”霍弋应道。
安排好军事部署后,刘璿亲自坐镇后方,统筹全局。他心中清楚,这一战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蜀汉义军的存亡,也影响着与东吴的关系。若能击败曹魏,或许还有机会与东吴重新谈判结盟之事。
汉中战场上,姜维凭借着地形优势,在险要之处设下重重关卡。钟会的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狭窄的山道中难以展开,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蜀汉有姜维坐镇,确实棘手。”钟会看着前方久攻不下的关隘,眉头紧锁。他的副将建议道:“将军,我们不如绕过汉中,直取成都?”
钟会摇头:“不可。汉中是通往成都的门户,若不拿下,我们的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而且,姜维必然会在我们身后骚扰,让我们腹背受敌。继续进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攻破防线!”
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死伤惨重。就在钟会一筹莫展之际,他收到了司马昭的密信。信中让他假意撤军,引诱姜维出击,然后设下埋伏将其歼灭。
钟会依计而行,下令大军后撤。姜维见魏军撤退,心中生疑,并未立即追击。他派人四处打探消息,得知魏军并未有粮草不济等情况,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个陷阱。
“魏军撤退得太过蹊跷,定有阴谋。”姜维对部下说道,“传令下去,加强戒备,不可轻易追击。”
然而,就在姜维警惕魏军埋伏之时,蜀汉内部却出现了问题。一些新加入的将领,立功心切,见魏军撤退,不顾姜维的命令,擅自率军追击。
这些将领带着数千士兵,追出数十里后,果然中了钟会的埋伏。魏军伏兵四起,将蜀汉追兵团团围住。这些将领虽然勇猛,但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汉中,姜维痛心疾:“这些人不听将令,坏了大事!”他深知,此次失利不仅损失了数千兵力,还可能让魏军抓住机会,再次起猛攻。
正如姜维所料,钟会得知蜀汉追兵被歼后,立即整顿大军,再次向汉中起进攻。这一次,魏军士气大振,攻势更加猛烈。
姜维亲自登上城墙,指挥士兵抵抗。箭矢如雨般落下,城墙上的士兵不断倒下,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都在拼尽全力。
而在另一边,邓芝在东吴仍在为澄清事实而努力。他得知蜀汉与曹魏开战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再次求见吴王,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曹魏大军压境,蜀汉正处于危难之中。此时若东吴能与我们结盟,共同抗曹,必能击败司马昭。边境之事,定是曹魏的离间之计,还望陛下明察。”
吴王看着邓芝,心中犹豫不决。此时,陆抗再次进谏:“陛下,蜀汉与曹魏交战,正是我们坐收渔利之时。但若我们与蜀汉结盟,共同击败曹魏,东吴也能在这乱世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
吴王沉思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好!朕就再信蜀汉一次。传令下去,整军备战,准备支援蜀汉!”
就在东吴决定支援蜀汉的同时,蜀汉战场上的局势也生了变化。霍弋率领的三万大军,在魏军侧翼找到了机会。他趁着钟会大军全力进攻汉中,后方空虚之际,突然动袭击。
魏军后方顿时大乱,钟会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回援。姜维抓住这个机会,率领汉中守军主动出击。前后夹击之下,魏军阵脚大乱,开始溃败。
钟会见势不妙,连忙下令撤军。蜀汉义军乘胜追击,斩杀魏军无数。这一战,蜀汉义军大获全胜,不仅守住了汉中,还重创了曹魏的有生力量。
消息传到许昌,司马昭气得暴跳如雷:“钟会无能!竟然让蜀汉占了上风。”他深知,此次失败让曹魏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再次动大规模进攻。
而在蜀汉军营中,刘璿得知胜利的消息后,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没有丝毫懈怠,立即开始部署下一步计划。他知道,曹魏虽然战败,但根基尚在,迟早还会卷土重来。
此时,东吴的援军也已经赶到。吴王派陆抗率领五万大军,前来支援蜀汉。刘璿亲自出城迎接陆抗,两人相见,心中感慨万千。
176。xyz。176。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