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 第763章 达成休战(第2页)

第763章 达成休战(第2页)

“丞相!”姜维突然惊呼,“魏军动了!”

诸葛亮猛地抬头,只见北方天际烟尘滚滚,司马懿亲率的虎豹骑正以雷霆之势杀向东吴后方。曹真的部队也从合肥杀出,与魏军形成夹击之势。孙权面色骤变:“好个司马懿,竟在此时出手!”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东吴军队腹背受敌,开始出现溃败迹象。诸葛亮望着混乱的战场,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或许是扭转局势的唯一机会,但曹魏的突然出手,也意味着更大的危机。

“传令,”他声音低沉却坚定,“蜀军出击,务必夺回江州!”

当蜀军如潮水般冲下剑阁时,司马懿与诸葛亮在阵前遥遥相望。两人都明白,这场看似联合的行动,不过是各自为战的幌子。但此刻,他们却不得不再次联手,将东吴的势力彻底赶出益州。

激战持续了整整三日三夜。当孙权的残部退回江东时,长江两岸已是尸横遍野。诸葛亮站在收复的江州城头,望着东去的江水,久久不语。姜维递上一封密信:“丞相,这是司马懿的亲笔信。”

信中只有短短数语:“今东吴已退,然天下未定。亮公若愿,可于襄阳一叙。”诸葛亮将信纸折好收入袖中,目光望向北方。襄阳,那个曾见证关羽威震华夏的地方,如今又将成为新的博弈场。

“备马,”他转身对姜维说,“我们去襄阳。”

与此同时,许昌皇宫内,曹叡将战报扔在地上,怒不可遏:“司马懿竟敢违抗朕的旨意!”陈群捡起战报,沉吟道:“陛下,司马都督此举虽有违圣意,但确实重创了东吴。如今蜀魏实力相当,互相忌惮,对我大魏而言,或许并非坏事。”

曹叡冷哼一声:“但愿如此。传令下去,密切监视蜀魏动向,朕倒要看看,这两个惺惺相惜的对手,能合作到几时。”

襄阳城外,汉水悠悠流淌。诸葛亮与司马懿相对而坐,身后是各自的亲卫。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望着江面上来往的商船。良久,司马懿打破沉默:“亮公,下一步作何打算?”

诸葛亮轻笑:“仲达公心中早有答案,又何必问我。如今东吴虽败,但根基未损。而你我之间……”他目光深邃,“终究不是一路人。”

司马懿抚掌大笑:“痛快!亮公果然快人快语。既然如此,不如就以长江为界,各自展。待到天下有变,再一决雌雄!”

“好!”诸葛亮举杯,“就以长江为界!但仲达公别忘了,这天下,终究是要归于一统的。”

两人一饮而尽,笑声回荡在汉水之畔。夕阳西下,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这场看似偶然的联合,实则是各方势力为了利益的博弈。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此后数年,魏蜀吴三方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诸葛亮在益州休养生息,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司马懿则在曹魏朝堂上纵横捭阖,逐渐掌握大权;孙权则厉兵秣马,准备卷土重来。

直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这一次,他没有选择祁山,而是直指陈仓。司马懿奉命迎战,两人在渭水两岸对峙。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正面交锋,也是决定天下走势的关键一战。

战场上,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望着对面的魏军大营。秋风萧瑟,吹动他的纶巾。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伯约,”他对姜维说,“此战若胜,汉室复兴有望;若败……”他没有说下去,只是握紧了手中的羽扇。

司马懿站在高台上,望着蜀军营地中亮起的灯火。他何尝不知诸葛亮的处境,但身为对手,他不能手软。“传令下去,”他低声道,“密切监视蜀军动向,不可轻敌。”

决战前夜,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道军令。烛火摇曳,映照着他苍白的脸庞。他想起隆中对时的理想,想起先帝的托孤之重,泪水悄然滑落。“悠悠苍天,曷此其极……”他喃喃自语,随后永远闭上了眼睛。

姜维现时,诸葛亮已停止了呼吸。他悲恸欲绝,却不得不强忍着悲痛,按照丞相的遗命秘不丧,缓缓撤军。

司马懿得知蜀军撤退后,亲自率军追击。当他来到蜀军营地时,只看到空荡荡的帐篷和一封诸葛亮留下的信。信中写道:“仲达公,亮一生谨慎,今日败于天命,非战之罪也。愿公善待百姓,早日结束这乱世。”

司马懿读完信,沉默良久。他望着西方的天空,长叹一声:“诸葛孔明,你我斗了一生,终究是你赢了。你赢在胸怀天下,赢在至死不渝。”

此时的姜维,正带领着蜀军踏上归途。蜿蜒的蜀道上,将士们背负着沉重的心事前行。姜维骑着马走在队伍中间,目光坚定却难掩疲惫。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撤军,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旦消息泄露,蜀军将面临灭顶之灾。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快马加鞭赶来:“将军!夏侯霸传来急报,东吴趁我军回撤,已派兵袭扰永安!”姜维勒住缰绳,眉头紧锁。诸葛亮生前与东吴的盟约,如今随着他的离世变得脆弱不堪。东吴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蜀汉伤口上撒盐。

“传令廖化,率五千精兵驰援永安。”姜维沉思片刻后下令,“告诉伯衡,务必守住防线,我军主力随后就到。”他心中清楚,永安是蜀汉的东大门,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危机远不止于此。后方传来消息,曹魏的郭淮正率领大军,企图切断蜀军的退路。姜维望着连绵的山脉,心中盘算着对策。他想起诸葛亮生前常说的话:“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如今,他必须运用智慧,化解这场危机。

在一个深夜,姜维挑选了三千精锐,趁着夜色悄悄绕到郭淮大军的后方。他们点燃火把,制造出大军压境的假象。郭淮果然中计,以为蜀军主力来袭,慌忙调兵防御。姜维则趁机率领主力部队,突破了郭淮的防线,成功摆脱了追兵。

当蜀军终于抵达汉中时,姜维长舒一口气。然而,还没等他来得及休整,成都传来噩耗:后主刘禅听信宦官黄皓谗言,怀疑姜维拥兵自重,竟下令削减他的兵权。

姜维跪在汉中的城墙上,望着成都的方向,心中满是苦涩。丞相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如今,他的遗志尚未完成,蜀汉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丞相,维该何去何从?”姜维喃喃自语,泪水模糊了双眼。就在这时,他仿佛听到了诸葛亮的声音:“伯约,勿要气馁。兴复汉室,任重而道远,需坚守本心,不可轻言放弃。”

姜维猛地抬起头,眼神中重新燃起斗志。他握紧拳头,暗暗誓:“丞相放心,维定当继承您的遗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此后,姜维开始整顿军备,训练士兵。他深入研究诸葛亮留下的兵书战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蜀军的作战方案。同时,他还积极与东吴沟通,试图重新修复两国的盟约。

在姜维的努力下,蜀汉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然而,曹魏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司马昭掌权后,曹魏的势力愈强大,对蜀汉的野心也日益显露。

公元263年,司马昭调集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姜维得知消息后,立即率军前往剑阁抵御钟会的大军。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姜维凭借着有利地形,成功阻挡了钟会的多次进攻。

然而,邓艾却率领一支奇兵,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后主刘禅在黄皓的蛊惑下,竟不战而降。当姜维得知这个消息时,犹如五雷轰顶。他望着剑阁的城墙,泪水夺眶而出。

“丞相,维辜负了您的期望!”姜维跪在地上,痛苦地说道。但很快,他便站了起来,眼神中充满了决绝。“不,维不能就此放弃!只要还有一线生机,维就要为蜀汉而战!”

176。xyz。176。xyz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