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果然厉害。”完颜阿骨打收兵回营,脸色阴沉,“不过,这只是开始。辽东,终将属于我女真!”
黄龙府之围解除,耶律延禧凯旋而归。消息传至京城,赵明龙颜大悦。
“耶律延禧果然不负朕望。”赵明抚须笑道,“看来,辽东之事,可暂无忧矣。”
然而,就在他准备调兵遣将,应对西夏之时,一封来自西南的急报又让他的眉头紧锁起来。
“什么?岳飞重伤昏迷?”赵明惊愕道。
信使跪地禀报:“启禀陛下,张俊、李延年与西夏军激战康定,岳飞将军亲临前线督战,不幸中箭重伤,昏迷不醒。现由副将暂代军务。”
赵明沉默良久,终是起身,提笔写下一道圣旨:“即刻派遣御医前往西南,全力救治岳飞。另,调韩世忠火速赶往康定,接管西南战局。”
太监领命而去。
赵明站在窗前,望着漫天飞雪,心中思绪万千。
“岳飞若倒,西南堪忧。”他喃喃自语,“幸好,还有韩世忠。”
与此同时,西南边陲,康定城内。
岳飞卧床不起,脸色苍白,额头高烧未退。帐中诸将神色凝重,气氛压抑。
“将军伤势严重,若不能及时救治,恐怕……”军医摇头叹息。
张俊握紧拳头,眼中满是愤怒与担忧:“西夏贼子,竟敢偷袭我军主帅,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李延年则冷静许多:“眼下最重要的是守住康定,等待援军。”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报??韩世忠将军率军抵达五里外,即将入城!”
众人精神一振,纷纷起身迎接。
不久之后,韩世忠踏入军帐,目光扫过众人,随即走到岳飞床前,轻轻握住他的手。
“岳兄,挺住。”他低声说道,“我来了,一切有我在。”
岳飞仿佛听到了他的声音,微微睁开双眼,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却终究没能说出一句话。
韩世忠眼神坚定,转身对众人道:“从现在起,我接掌西南军权。诸位,备战吧!西夏这一仗,我们一定要赢!”
众人齐声应诺,士气高涨。
而在千里之外的吐蕃,一场新的风暴,也正悄然酝酿……
赵明的布局已然铺开,帝国的命运,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辽阳已稳,黄龙府得救,西南战局逆转,吐蕃局势缓和。看似四海升平,实则暗潮汹涌。
女真、西夏、吐蕃、契丹,四方势力蠢蠢欲动,而赵明,则在幕后静静观棋。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风雪依旧,山河依旧,而这个时代,早已不同往昔。
一个属于赵明的时代,终于来临。
辽阳城外,风雪未歇,契丹残军溃散四方。耶律乙辛的败退并未带来真正的安宁,反而让辽东局势更加扑朔迷离。韩世忠与耶律延禧虽已击溃敌军主力,但契丹旧部仍在暗中集结,意图反扑。
“燕王,”韩世忠站在辽阳城头,遥望远方,“耶律乙辛虽败,但其心机深沉,恐不会就此罢休。”
耶律延禧点头道:“此人狡诈多谋,若让他缓过气来,必成大患。我已下令各路斥候严加打探,务必将其一举擒获。”
“不过,”韩世忠神色凝重,“西南战局亦不容乐观。陛下密令,命我速返中原,主持西南防务。吐蕃战事胶着,西夏趁虚而入,岳飞将军虽亲临前线,但局势仍不明朗。”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确实棘手。若你南下,辽阳守军尚可支撑,但若女真再起兵端,恐怕难以应对。”
“陛下已有安排。”韩世忠取出一封密函,“这是来自京都的军令,命我南下之后,由幽州副将接掌辽阳防务,并调拨五千精兵驻守黄龙府,以防女真趁虚而入。”
耶律延禧接过密函细读,眉头微皱:“陛下之意,是要彻底稳住辽东?”
“正是。”韩世忠目光坚定,“辽东安稳,方可无后顾之忧。陛下欲集中兵力,先解西南之围,再图北伐。”
耶律延禧沉默良久,终是点头:“好,我会全力配合。只是……”他顿了顿,低声道,“完颜阿骨打野心勃勃,绝不会坐视辽东稳定。你走之后,我恐怕要独自面对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