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官途危情 > 第1258章(第1页)

第1258章(第1页)

第1258章

见许千里再次拿起了毛笔,冯天明赶忙抽出一张宣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退到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

墨香在檀木案几上氤氲成雾,许千里指尖摩挲着笔杆上镌刻的卷云纹,忽而手腕轻转,笔锋如蜻蜓点水般掠过砚池。饱蘸墨汁儿的笔尖悬在纸面三寸处凝滞片刻,待晨风拂过案头白梅时骤然落下,笔走龙蛇间竟似带起破空之声。

冯天明望着那墨色在宣纸上晕染——起笔如孤鹤掠过寒潭,转折似寒梅枝头积雪簌簌而落,浓淡相宜处恰似云山雾罩,待最后一捺收于腕底,“顺势而为”四个大字已如苍松立雪般挺。拔于纸上。

许千里此刻长舒一口气,虽然仅是寥寥四字,但似乎却用去了他半生的功力。

“天明啊,你看这四个字写得怎么样啊?”许千里转过头来,轻声地询问冯天明的意见。

冯天明目光仍胶着在那四个墨色淋漓的大字上,喉结微动:“省长,这势字最后一竖,起笔如春蚕吐丝般绵韧,收笔却似苍鹰敛翼般凌厉。我曾经去过长江三峡,大坝泄洪时,千军万马的水流撞向消力池,浪头碎作雪沫,水却顺着预设的导流墙平缓东去——这顺势而为四字,倒像是把治水安邦的道理都凝在笔尖了。”

许千里眼中泛起涟漪,将狼毫搁在青玉笔山上,深有感触地说道,“十多年前我在湖西省宜阳县任书记,恰逢三峡移民搬迁。有户老船匠死活不肯搬离祖宅,说船在江心行,根在岸上扎。我带着规划图去了七次,最后一次在暴雨里陪他守了整夜漏雨的船坞。天明你猜怎么着?”他指尖轻叩案头白瓷茶盏,“我指着江面说,您看这江水,遇到暗礁就绕,碰上悬崖就跳,可终究要奔向大海。老船匠第二天就签了搬迁协议,这才有了世纪工程长江三峡!”

感慨之间,许千里转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缓缓地说道:“去年,宁西省暴雨成灾,青甘河多处决堤,我这个省。委副。书记受省。委书记委托,连夜组织开会研究。会上,有同志主张效仿九十年代抗洪,用沙袋堆人墙,而且还有不少人支持他的想法。我就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古书《宁西府志》,上面记载着清代乾隆年间水灾泛滥,宁西知府没堵决口,反在城东挖了三条引水渠,这才保住半城百姓的身家性命。”

“然后您也效仿古人的做法,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吗?”冯天明疑惑地问道,在许千里面前,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学生。

“当时,我力排众议,连夜协调武。警水电部队,硬是在青甘河上游挖了两条临时引水渠,把洪水引向了已经废弃多年的古河道,一举解决了水患,而且让古河道焕发了新的生机。”许千里笑着说道,眼睛出神地望向窗外。

“省长,您这一招可真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典范啊。”冯天明忍不住称赞道。

“做人和为官的道理都是想通的。”许千里转过头来,招呼冯天明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我们中国人,做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天时”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与生俱来的名正言顺,另一层则是稍纵即逝的时机。对那些与生俱来的天时,谁也无法控制,但还有一些是稍纵即逝的机会,如果把握好了,往后的路可能就会好走很多,如果没有把握。住,那再等机会,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